【題目】現(xiàn)有一包黑色固體粉末,可能含有炭粉、CuO、Fe3O4中的兩種或者三種,某化學興趣小組通過實驗探究其成分。

1)提出問題:該黑色固體粉末成分是什么?

2)作出猜想:

猜想一:混合固體是炭粉、CuO

猜想二:混合固體是炭粉、Fe3O4

猜想三:混合固體是_____(物質寫不去不給分)

猜想四:混合固體是炭粉、CuO、Fe3O4

3)查閱資料:Fe3O4為黑色粉末,能與鹽酸反應,含有Fe3+的鹽溶液遇到KSCN(硫氰化鉀)溶液時變成紅色,Fe(OH)2是一種白色沉淀。

4)實驗探究:取一定量的固體于試管中,加足量的鹽酸,充分反應后有部分固體溶解,過濾,得到濾液A,并對濾液A的成分進行如下探究:

實驗操作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論

步驟一:取一定量濾液A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的鐵粉

無紅色固體析出

該固體物質一定沒有_____

步驟二:又取一定量的濾液A于試管中,加入少量的KSCN(硫氰化鉀)溶液

溶液變成紅色

濾液A中一定含有的物質是_____

步驟三:再取一定量的濾液A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

有紅褐色沉淀生成,同時還有少量的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迅速變成灰綠色,最后變成紅褐色

濾液A中還一定含有的物質是_____

5)討論交流:

①通過以上實驗,猜想_____成立。

②寫出Fe3O4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

③四氧化三鐵作為鐵的一種氧化物,在高溫下還能被單質鋁還原,同時生成一種穩(wěn)定的氧化物,請你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

【答案】CuO、Fe3O4 CuO FeCl3 FeCl2 Fe3O48HCl2FeCl3FeCl24H2O 3Fe3O48Al9Fe4Al2O3

【解析】

稀鹽酸不能和碳反應,能和四氧化三鐵反應生成氯化亞鐵、氯化鐵和水;氫氧化鈉和氯化鐵反應生成紅褐色沉淀氫氧化鐵和氯化鈉,和氯化亞鐵反應生成氫氧化亞鐵沉淀和氯化鈉,氫氧化亞鐵在空氣中能被氧化成氫氧化鐵。根據(jù)化學反應的原理來書寫化學方程式。

2)猜想一:混合固體是炭粉、CuO

猜想二:混合固體是炭粉、Fe3O4

猜想三:混合固體是CuO、Fe3O4

猜想四:混合固體是炭粉、CuOFe3O4

故填:CuO、Fe3O4。

4)步驟一:取一定量濾液A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的鐵粉,無紅色固體析出,說明固體中不含有氧化銅;

步驟二:又取一定量的濾液A于試管中,加入少量的KSCN(硫氰化鉀)溶液,溶液變紅色,說明濾液A中含有氯化鐵;

步驟三:再取一定量的濾液A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有紅褐色沉淀生成,同時還有少量的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迅速變成灰綠色,最后面變成紅褐色,說明濾液A中還一定含有的物質是氯化亞鐵,實驗過程如下所示:

實驗操作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論

步驟一:取一定量濾液A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的鐵粉

無紅色固體析出

該固體物質一定沒有氧化銅

步驟二:又取一定量的濾液A于試管中,加入少量的KSCN(硫氰化鉀)溶液

溶液變成紅色

濾液A中還一定含有的物質是氯化鐵

步驟三:再取一定量的濾液A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

有紅褐色沉淀生成,同時還有少量的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迅速
變成灰綠色,最后面變成紅褐色

濾液A中還一定含有的物質是氯化亞鐵

5)①通過以上實驗,加足量的鹽酸,充分反應后有部分固體溶解,不溶解的固體是炭粉,濾液A中含有氯化鐵和氯化亞鐵,說明固體中含有四氧化三鐵,猜想二成立。

故填:二。

Fe3O4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氯化鐵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3O4+8HCl═2FeCl3+FeCl2+4H2O

故填:Fe3O4+8HCl═2FeCl3+FeCl2+4H2O。

Fe3O4與鋁在高溫的條件下反應生成鐵和氧化鋁;故填: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中學實驗探究小組的同學進行了下列四個實驗:

A CaOH2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

B CaOH2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C CaOH2溶液中滴如稀鹽酸

D CaOH2溶液中滴CaCl2溶液

請回答下列問題:

1)提出問題:該小組探究的問題是堿的_________性質。

2)交流與討論:

①實驗A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

②實驗C中沒有現(xiàn)察到明顯現(xiàn)象,小明認為不能判斷CaOH2與稀鹽酸是否發(fā)生了反應。為了證明CaOH2與稀鹽酸確實發(fā)生了反應,小明設計用CaOH2溶液、稀鹽酸和酚酞試液進行實驗的方案、實驗過程如圖:

所加試劑甲乙丙分別是:甲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出CaOH2與稀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探究拓展:小宇和小娟對實驗D反應后過濾得到的無色濾液進行了探究。

小宇猜想溶液中含有一種溶質,是氯化鈣;

小娟猜想濾液中含有兩種溶質,是氯化鈣和_______。

為驗證哪位同學的猜想是正確的,請你幫他們設計實驗方案并填寫下列實驗報告:

實驗步驟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論

取濾液于試管中,加入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濾液中含有兩種溶質。小娟同學的猜想是正確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與生產(chǎn).生活聯(lián)系緊密,請用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1)家用凈水器含有大量的活性炭,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________性。

(2)用洗潔精清洗碗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潔精的________________作用。

(3)用稀鹽酸除鐵銹,該過程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工業(yè)上用CO還原赤鐵礦石冶煉金屬鐵的化學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金屬冶煉廠從含有金屬鎂、鐵、銅的廢棄粉末中,分離和回收金屬,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

請回答:

1)步驟①中分離得到的金屬B_____(填化學式);步驟②中加入適量的D_____(填名稱)。

2)步驟②中操作a的名稱是_____;在此過程中需要使用玻璃棒,其作用是_____。

3)寫出步驟②所涉及的化學反應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天然水凈化為自來水的主要步驟如下

1)明礬[KAl(SO4)2·12H2O]能作絮凝劑,是因為明礬溶于水后生成具有吸附作用的膠狀物氫氧化鋁,它的化學式為_____。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填字母)。

A活性炭吸附池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臭味

B清水池中的水一定是純凈物

C自來水輸送至千家萬戶,通過煮沸降低水的硬度

3)目前不少自來水用液氯(Cl2)作為消毒劑,液氯注入水后發(fā)生反應的示意圖:

其中代表不同原子,產(chǎn)物D為次氯酸(HClO),有殺菌消毒作用液氯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

4)請說出生活中節(jié)約用水的做法或措施:_____(寫一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為四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向Na2Cr2O7溶液中加入適量KC1,經(jīng)蒸發(fā)濃縮,冷卻結晶,過濾之后得K2Cr2O7固體,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 上述過程中涉及的化學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

B. 80℃時100g四種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shù)最小的是NaCl溶液

C. 上述冷卻結晶過程中,冷卻到10℃時得到的K2Cr2O7固體比60℃時多

D. 在0﹣100℃時,相同溫度下,四種物質中溶解度最大的均是Na2Cr2O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丙氨酸是構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是組成人體蛋白質的 20 種氨基酸之一,其分子結構模型見如圖,據(jù)此回答下列問題:

1)蛋白質一定___________不含含)氮元素;

2)丙氨酸屬于________________(填有機物無機物);

3)丙氨酸中碳和氮的質量比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78g 丙氨酸中氮元素的質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小華同學在復習酸堿鹽知識時整理了如下網(wǎng)絡圖,“→”表示相互轉化,“—”相互反應。已知A、B、C、D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為金屬單質、金屬氧化物、堿和鹽中的各一種,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如果A是鐵,則A與稀硫酸反應產(chǎn)生氣泡,溶液變成淺綠色

B. 如果B是金屬氧化物,B轉化為A可能是工業(yè)煉鐵的原理

C. 如果C溶液呈堿性,則D只能是鹽

D. 如果D與稀硫酸反應產(chǎn)生二氧化碳,則C只能是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并驗證氧氣的化學性質。

(1)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收集氧氣可選用圖中____裝置(填字母)

(2)集氣瓶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

(3)制備0.32gO2,至少需要高錳酸鉀的質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