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某種含有O2、CO、CO2、N2、H2的混合氣體依次通過熾熱的焦炭、澄清的石灰水,灼熱的氧化銅,最后經(jīng)無水氯化鈣干燥(設每通過一種物質(zhì)參加反應的氣體都完全反應),最終得到的氣體是( 。
A、N2和CO
B、N2和H2
C、N2
D、CO2和N2
考點:氣體的凈化(除雜)
專題:物質(zhì)的分離和提純
分析:根據(jù)二氧化碳會與碳反應,氫氣和一氧化碳會與氧化銅反應,二氧化碳會與氫氧化鈣反應,然后分析反應后的物質(zhì)與后邊的物質(zhì)能反應及得到的產(chǎn)物進行判斷.
解答:解:混合氣體通過熾熱的焦炭后,二氧化碳會與碳反應生成一氧化碳,通過澄清石灰水后二氧化碳會與氫氧化鈣反應,再通過灼熱的氧化銅后,一氧化碳和氫氣會與氧化銅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通過無水氯化鈣后除去水,此時剩余的氣體為二氧化碳和氮氣.
故選D.
點評:熟練掌握常見氣體的性質(zhì),能夠根據(jù)所給的物質(zhì)來判斷得到產(chǎn)物,最后做作出判斷;解答本題時要注意在反應中是否生成了新的氣體,引入了新的氣體要注意是否除出,從而準確判斷最后得到的氣體.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各組物質(zhì),按單質(zhì)、氧化物、混合物順序排列的是( 。
A、石墨、氯酸鉀、石油
B、蒸餾水、氧化鎂、鐵銹
C、稀有氣體、過氧化氫、冰水混合物
D、液態(tài)氧、干冰、空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小明將渾濁的湖水樣品倒入燒杯中,先加入明礬攪拌溶解,靜置一會兒后,采用如圖所示裝置過濾,請問:
(1)明礬的作用是
 
,圖中還缺少的一種儀器是
 
,其作用是
 
; 漏斗下端緊靠燒杯內(nèi)壁是為了
 

(2)過濾后發(fā)現(xiàn)濾液仍然渾濁,可能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如圖是某反應的微觀過程,其中黑白圓圈分別代表兩種原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此反應的兩種反應物都是化合物
B、此反應的生成物是一種單質(zhì)
C、此反應是分解反應
D、此反應中原子的種類和數(shù)目保持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有關物質(zhì)燃燒現(xiàn)象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光,放熱,生成大量白煙
B、硫粉在空氣中燃燒:產(chǎn)生淡藍色火焰,放熱,生成一種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C、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光,火星四射,放熱,生成白色固體
D、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白光,生成大量的白色煙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根據(jù)下列實驗裝置圖回答(裝置用代號表示):

(1)寫出編號為①的儀器名稱
 

(2)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氧氣時,應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
 
;實驗室制氫氣時,應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
 
;實驗室制二氧化碳時,應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
 
;檢驗二氧化碳氣體可選用D裝置,其裝置中盛放的試劑一般是
 

(3)實驗室制取氧氣有以下主要操作步驟:①加熱②把藥品裝入試管后固定在鐵架臺上③檢查裝置的氣密性④熄滅酒精燈⑤用排水法收集氣體⑥從水槽中取出導管.正確的操作順序是(寫序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用實驗室常用塊狀固體碳化鈣與水反應制備乙炔(C2H2),該反應比二氧化錳催化過氧化氫分解更加劇烈,下列發(fā)生裝置最合適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根據(jù)圖示裝置,完成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標有字母的儀器的名稱:a
 
,b
 

(2)實驗室欲制取并收集氧氣
若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制取,可選用的發(fā)生裝置為
 
,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
 
.若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制取,可選用的發(fā)生裝置為
 
,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
 
.二氧化錳在以上兩個反應中起
 
作用,其
 
 
在反應前后不變.因為氧氣
 
故可用C收集氧氣.用D收集氧氣并檢驗氧氣是否收集滿,則應將帶有火星的木條放在
 

(3)甲烷(CH4)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小且極難溶于水,是天然氣的主要成分.實驗室制取甲烷氣體常用無水醋酸鈉(固體)和堿石灰(固體)加熱制得.則實驗室制取甲烷可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
 
,選用的收集裝置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請用工整、規(guī)范的化學用語填空:
(1)地殼中含量前五位的元素依次是:氧、
 
、鋁、
 
、
 
;
(2)氧化鋁
 
、氯化鋅
 
;
(3)碳在氧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4)電解水的化學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