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列微粒中一定帶電荷的是(

①分子 ②原子 ③質子 ④中子 ⑤電子 ⑥原子核.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③④⑤⑥

【答案】C

【解析】①分子不帶電,②原子不帶電,③質子帶正電,④中子不帶電,⑤電子帶負電,⑥原子核帶正電.故選C.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二氧化碳、氫氧化鈉、氫氧化鈣、氯化鈉等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生產(chǎn)和生活中,有著重要的應用。

(1)二氧化碳用于制汽水,這是利用了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質。

(2)用石灰漿粉刷墻壁,干燥后又白又硬。這是因為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3)廁所清潔劑和爐具清潔劑的作用是不同的。其中,爐具清潔劑中含有______________,利用其能與油脂反應的性質達到去除油污的目的。而廁所清潔劑因含有某些物質,呈強________(選填”)性,能達到消毒殺菌的效果。

(4)工業(yè)上,常用電解氯化鈉溶液的方法制取氫氧化鈉,同時還能獲得氫氣、氯氣兩種化工產(chǎn)品,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含汞廢水主要來源于氯堿工業(yè)和塑料工業(yè),未經(jīng)處理進入人體會傷害大腦及腎臟等。某含汞酸性廢水(主要含HgCl2、HCl、NaCl)的處理工藝流程如圖所示。

(1)含汞廢水未經(jīng)處理直接排放的危害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造成水體污染  B.引起人體中毒  C.污染空氣

(2)加入溶液A調節(jié)廢水pH9,溶液A可以選用________。

ANaCl溶液    BNaOH溶液

(3)Na2SHgCl2發(fā)生反應生成HgS沉淀,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化學變化過程中一定同時發(fā)生物理變化

B.物理變化過程中一定同時發(fā)生化學變化

C.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一定同時發(fā)生

D.化學變化中一定伴隨放熱、發(fā)光、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現(xiàn)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要在一充滿空氣的瓶子中,將其中的氧氣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氣體成分。下列物質在瓶中燃燒可以達到目的的是( )

A. 木炭 B. 硫磺 C. 鐵絲 D. 紅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實驗結束時,同學們將含有CuSO4、ZnSO4、FeSO4的廢液倒在廢液缸里,如果將廢液直接排放就會造成水污染。于是幾位同學利用課余處理廢液,回收工業(yè)重要原料硫酸鋅和有關金屬。實驗過程如下:

請回答:

(1)濾液A和濾液B含有相同的溶質,其名稱是______________;固體B的化學式為________。

(2)寫出步驟①其中一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驟④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檢驗步驟④中加入的稀硫酸是否足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4)若實驗過程中的物質損失可以忽略,要計算該廢液中硫酸鋅的質量分數(shù),必須稱量:廢液的質量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興趣小組為測定實驗室中一瓶久置的過氧化氫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實驗測得相關數(shù)據(jù)如下圖所示:

1)剩余的混合物中二氧化錳的質量為 g,反應生成氧氣的質量為 g。

2)計算該過氧化氫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shù)。

3)實驗表明硫酸銅溶液在該反應中也能起到二氧化錳的作用。若用5.6g無水硫酸銅代替二氧化錳進行本實驗,計算剩余的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

(硫酸銅全部溶于水,計算時保留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反應中,既屬于化合反應,又屬于氧化反應的是(

A.酒精+氧氣水+二氧化碳   B.硫+氧氣二氧化硫

C.堿式碳酸銅氧化銅+水+二氧化碳 D.氧化鈣+水氫氧化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同學用托盤天平稱量固體物質時,所加砝碼10克,游碼示數(shù)2.8克.這位同學所稱固體的質量是(

A.7.2g B.9.8g C.12.8g D.10.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