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cessing math: 100%
13.某化學小組在實驗室用CO和Fe2O3在密閉容器中隔絕空氣加強熱模擬煉鐵過程,一段時間后收集到如下數(shù)據(jù):
物質COFe2O3FeMCO2
反應前質量(g)2.816000
反應后質量(g)000ab
(1)預期看到的實驗現(xiàn)象應該是紅色固體變成黑色固體;
(2)表中b的值為4.4;物質M的化學式為FeO.

分析 (1)根據(jù)碳與氧化鐵的反應分析反應的現(xiàn)象;
(2)根據(jù)元素質量守恒和化學的意義分析計算回答

解答 解:(1)由于碳與氧化鐵在高溫時反應生成了鐵和二氧化碳,預期看到的實驗現(xiàn)象應該是:紅色固體變成黑色固體;
(2)設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為x,由元素質量守恒可知:
CO~CO2
28   44
2.8g  x
2844=2.8gx   解得:x=4.4g
Fe2O3中鐵元素的質量為16g×56×256×2+16×3=11.2g
生成的M中氧元素的質量為:16g×16×356×2+16×3-(4.4g-2.8g)=3.2g.
生成的M中鐵原子、氧原子的個數(shù)比為:11.2g563.2g16=11
所以,物質M的化學式為FeO.
故答案為:(1)紅色固體變成黑色固體;
(2)4.4; FeO.

點評 準確理解化學式的意義、質量守恒定律,找出數(shù)據(jù)關系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請用所學化學知識解釋下列原理 
(1)洗滌劑能除去油污的原理是什么?
(2)在鐵制品表面刷油、刷漆或鍍鉻等能防止鐵生銹,其原理是什么?
(3)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含Al(OH)3的藥品可治療胃酸過多癥的原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下列涉及學科觀點的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微粒觀:金剛石與石墨的碳原子排列順序不同,故物理性質不同
B.結構觀: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結構不同,其化學性質不同
C.轉化觀:在一定條件下,CO2與CO可以相互轉化
D.守恒觀:一定質量的甲烷不完全燃燒生成CO、CO2和H2O,經(jīng)測定水的質量為18g,則甲烷質量為16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最新研究資料表明:鍶有預防“三高”和心血管疾病的作用.鍶元素的粒子結構示意圖和在元素周期表中顯示的信息如圖所示.下列說法幣確的是( �。�
A.圖1、圖2都表示鍶元素B.鍶原子的中子數(shù)為38
C.鍶在反應中通常顯-2價D.相對原子質量為87.62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2016年1月24日,全國迎來30年一遇寒潮,廣東省大部分地區(qū)下起了雪花!在寒冷天氣里,人們必須攝取足夠的食物,以維持體溫和健康.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人體缺鈣易引起甲狀腺腫大
B.蛋白質、糖類、油脂都屬于有機物,在體內消化會放出熱量,維持體溫
C.缺鋅會引起食欲不振,生長遲緩,發(fā)育不良,因此我們要大量補充葡萄糖酸鋅
D.攝入過多的油脂容易引發(fā)肥胖和心腦血管疾病,因此我們不要吃油脂類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8.某同學發(fā)現(xiàn),上個月做實驗用的NaOH溶液忘記了蓋瓶蓋.對于該溶液是否變質,同學們開始實驗探究.
(1)【猜想假設】
①猜想一:該溶液沒有變質,為NaOH溶液.
②猜想二:該溶液全部變質,為Na2CO3溶液.
③猜想三:該溶液部分變質,為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
【查閱資料】Na2CO3溶液呈堿性
(2)【設計方案】請你完善下表幾組同學探討的設計方案
實驗操作可能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與結論同學評價
第1組若溶液變紅,則猜想二不成立第2組同學認為:此方案結論不正確,理由是:碳酸鈉也可以使酚酞變成紅色.
第2組若產(chǎn)生白色沉淀,反應方程式是:Na2CO3+CaCl2=CaCO3↓+2NaCl,則猜想一不成立.第3組同學認為:此方案還不能確定猜想二還是猜想三成立.
第3組第一步:圖1         第二步圖2
若濾液不變紅,則猜想二成立;若濾液變紅,則猜想三成立.第1組同學認為:不需過濾也能達到實驗目的,更簡單的操作方法是:將第二組實驗沉淀之后取濾液
【探究實驗】綜合各小組的方案后,動手實驗.
(3)【結論與反思】NaOH溶液易與空氣中CO2反應而變質,所以要密封保存.
(4)【拓展延伸】同學們設計了下列兩套裝置進行實驗:

用膠頭滴管吸取某種液體,錐形瓶中充入一種氣體或放入一種固體物質,擠壓膠頭滴管.一段時間后,兩裝置中氣球明顯脹大.
①若甲裝置中充入的氣體是CO2,則可能發(fā)生反應的方程式CO2+2NaOH═Na2CO3+H2O.(任寫一個)
②若乙裝置中膠頭滴管吸取的是稀鹽酸,則錐形瓶中放入的固體可能是Zn.(任寫一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5.某化學興趣小組為了測定一批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shù),取用2g石灰石樣品,把20g稀鹽酸分4次加入樣品中(樣品中除碳酸鈣外,其余的成分既不與鹽酸反應,也不溶解于水),每次充分反應后都經(jīng)過濾、干燥、稱量,得實驗數(shù)據(jù)如表:
實驗次數(shù)1234
稀鹽酸的用量5g5g5g5g
剩余固體的質量1.5g1.0g0.5g0.3g
(1)從以上數(shù)據(jù)可知,這四次實驗中,第4次石灰石樣品中的碳酸鈣已完全反應.
(2)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shù)為85%;
(3)計算該化學興趣小組所用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需寫出計算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2.請回憶你和老師共同完成的酸和堿反應的實驗探究,并按下列要求進行實驗設計與分析:
【實驗探究】
(1)請你依據(jù)圖設計一個酸和堿反應的探究實驗:

實驗步驟實驗現(xiàn)象結論
①向燒杯中加入10mL氫氧化鈉溶液,并滴入幾滴酚酞試液①溶液顏色變紅;酸和堿發(fā)生了中和反應
②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硫酸,并不斷攪拌溶液.②不斷攪拌溶液至溶液顏色變成無色.
(2)為探究上述酸、堿反應后硫酸是否過量,甲、乙、丙三位同學設計了以下方案:
實驗方案實驗步驟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
甲同學的方案取樣,滴入適量的氯化鋇溶液出現(xiàn)白色沉淀硫酸過量
乙同學的方案取樣,滴入幾滴無色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變色酸、堿恰好完全反應
丙同學的方案取樣,滴入幾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變紅硫酸過量
【實驗評價】
①(2)中三個同學設計的三個方案中,有一個正確的方案,是丙(填“甲”、“乙”、“丙”)同學的方案.
②請分析另外兩個同學方案錯誤的原因:一個同學方案錯誤的原因是生成硫酸鈉,不管硫酸是否剩余,滴入氯化鋇溶液都會生成沉淀,另一個同學方案錯誤的原因是硫酸過量酚酞也不變色(酚酞試液遇酸性或中性溶液都不變色).
③滴加硫酸時要用玻璃棒不斷的攪拌,目的是使得物質充分混合,反應更加迅速.
【實驗反思】
探究硫酸和氫氧化鈉反應后硫酸是否有剩余,還可選擇一種試劑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3.在學習氫氧化鈉時,師生共同設計了如圖所示裝置的實驗:集滿CO2的燒瓶中加入濃的氫氧化鈉溶液,然后迅速蓋上并塞緊帶有玻璃管的膠塞.
(1)輕輕振蕩燒瓶后,可看到的現(xiàn)象是氣球鼓起,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2NaOH═Na2CO3+H2O.
(2)用力振蕩燒瓶后,燒瓶內液體呈白色渾濁.
【提出問題】為什么出現(xiàn)白色渾濁?
【查閱資料】
②氫氧化鈉溶液遇過量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氫鈉.
②25℃時,NaHCO3和Na2CO3溶解度數(shù)值分別為9g和33g.
參照實驗:
NaHCO3溶液Na2CO3溶液
加入稀鹽酸產(chǎn)生氣泡產(chǎn)生氣泡
加入CaCl2溶液無明顯變化溶液變渾濁
【猜想與假設】一定有NaHCO3生成
【實驗探究】
實驗步驟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
①取少量渾濁物加足量水后形成的無色溶液,加入過量CaCl2溶液,靜置.③產(chǎn)生白色沉淀該渾濁物中含Na2CO3
②再取步驟①的上層清液,加入稀鹽酸有氣泡冒出該渾濁物中含 ④NaHCO3
【反思與評價】
(1)實驗①中加入加入過量CaCl2溶液的目的是除凈Na2CO3
(2)對于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說法合理的是BC.
A.只能生成碳酸鈉
B.可能生成碳酸氫鈉
C.該反應的生成物與二氧化碳的量有關
D.出現(xiàn)渾濁現(xiàn)象與生成物的溶解度無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