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下表是NaCl、NH4a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
溫度/°c | 0 | 20 | 40 | 60 | 80 | |
溶解度/ g | NaCl | 35.7 | 36.0 | 36.6 | 37.3 | 38.4 |
NH4C1 | 29.4 | 37.2 | 45.8 | 55.2 | 65.6 |
(1) 以上兩種物質(zhì)溶解度的變化受溫度影響較小的是 。 (2) 20°C時,將40gNaCl加人到lOOg水中充分攪拌后,所得溶液的質(zhì)量為 g。 (3) 40°C時,要使接近飽和的NH4Cl溶液變?yōu)轱柡腿芤,下列方法中一定能達到目的的是 (填序號) 。 ①升高溫度;②加溶質(zhì)NH4C1;③加水;④恒溫蒸發(fā)水。 |
科目:初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16.(8分) 在教師的指導(dǎo)下,某化學(xué)興趣小組的同學(xué)利用如圖所示的裝
置(固定裝置已略去) 來探究燃燒等相關(guān)實驗。已知,白磷的著火點是40℃該裝置氣密性良好,且生石灰適量,白磷過量,注射器中的水足量。實驗步驟及部分現(xiàn)象記錄如下表。
實驗步驟 | 操作 | 現(xiàn)象 |
步驟I | 點燃燃燒匙中的小蠟燭后,立即 伸人集氣瓶中并塞緊塞子 | 燃著的小蠟燭很快就 熄滅了 |
步驟u | 打開彈簧夾,由注射器向集氣瓶 中加人少量水,夾緊彈簧夾 | 白磷燃燒 |
步驟in | …… | …… |
請回答下列問題。
(1) 步驟I中,導(dǎo)致小蠟燭熄滅的原因是 。
(2) 步驟II中,可觀察到氣球的變化是 ,白磷燃燒的原因是,白磷燃燒的化學(xué)方程式為 。
(3) 在步驟III中,該興趣小組的同學(xué)繼續(xù)實驗,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具體操作:待白磷熄滅并冷卻后,觀察現(xiàn)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10. 固體物質(zhì)的溶解度用 表示,大多數(shù)固體物質(zhì)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 ,如 等物質(zhì);少數(shù)固體物質(zhì)的溶解度受溫度 ,如 ;極少數(shù)固體物質(zhì)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 ,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4) 溶液: 飽和溶液:在 下, 溶劑里加入某種溶質(zhì),當溶質(zhì) 時,所得的溶液叫這種溶質(zhì)的
不飽和溶液:在 下, 溶劑里加人某種溶質(zhì),還能 的溶液,叫這種溶質(zhì)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10. 某興趣小組對氫氧化鈉固體暴露在空氣中的變質(zhì)情況進行了研究。把一小塊固體氫氧化鈉放在表面皿里,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發(fā)現(xiàn)其固洋表面逐漸濕潤,部分溶化成液體后又 逐漸形成晶體,最終變成粉末。請回答興趣小組的下列問題:
(1) 實驗室中,氫氧化鈉固體應(yīng)怎樣保存?理由是什么?
(2) 氫氧化鈉固體暴露在空氣中,表面容易變濕,主要原因是什么?
(3) 氫氧化鈉固體長期暴露在空氣中.最終產(chǎn)物主要是什么?
(4) 用酚酞溶液 (填“能”或“不能”) 檢驗氫氧化鈉變質(zhì)。為什么?
(5) 如何除去氫氧化鈉中的雜質(zh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15. 人體缺乏維生素C(簡寫“Vc”) 會患壞血病。右圖所示為某種“維生素C”說明書的一部 分,請回答:
(1) “Vc”屬于 化合物(填“無機”或“有機”) 。
(2) “Vc”中C、H、0 三種元素的質(zhì)暈比是 。
(3) 正常成人每天對“Vc”的最低需要量為60mg。
① 當這些“Vc”完全來自右圖的“維生素C”時,則每次服用“維生素C”至少 片
② 當這些“ Vc”完全來自某種新鮮蔬菜(每l000g這種蔬菜含
“Vc”120mg) 時,每天至少應(yīng)食用這種蔬菜 g。
(4) 取2片“維生素C”溶于水,滴人紫色石蕊溶液,溶液變成紅色,說明“Vc”溶液的
pH 7(填“>”“<”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2.右圖是甲、乙兩種固體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
B. 升高溫度可以將甲的不飽和溶液變?yōu)轱柡腿芤?/p>
C. 20°C時,100g乙的飽和溶液中溶質(zhì)質(zhì)量是30g
D. 40°C時,分別用lOOg水配制甲、乙的飽和溶液,所需甲的質(zhì)量大于乙的質(zhì)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1.下列各組物質(zhì)混合后予雙發(fā)生反應(yīng)的是 ( )
A. 銀和稀鹽酸
B. 氧化鐵和稀硝酸
C. 鋁和稀硫酸
D. 氧化銅和稀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