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霓虹燈能發(fā)出五顏六色的光是由于充入了哪種氣體
A.氧氣 B.氮氣 C.稀有氣體 D.二氧化碳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物質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正確的是( )
A.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火星四射,放熱,生成黑色物質
B.紅磷在氧氣中燃燒產生白霧,放出大量的熱
C.木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倒入瓶中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D.硫燃燒發(fā)出淡藍色火焰,放熱,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工廠排放的廢水中含有NaOH和Na2CO3,為了測定廢水中NaOH的質量分數,取廢水100g逐滴加入稀鹽酸至過量,測得生成氣體的質量與所加稀鹽酸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試計算:
(1)當所取樣品完全反應時,生成氣體的質量為 g。
(2)恰好完全反應時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構成物質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離子,有關這三種粒子的說法錯誤的是
A.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斷運動,而離子是靜止的
B.同種原子可能構成不同種分子
C.同一元素的兩種粒子,其原子核內質子數一定相同
D.當原子失去或者得到電子后,其性質發(fā)生了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下面科普短文(改編自屠呦呦2015年12月7日瑞典演講稿)。
很多中藥古方都提到了青蒿入藥抗瘧疾,但當1971年開始從青蒿中提取有效成分時,結果卻總是不理想。屠呦呦研究組反復研究中醫(yī)古籍,其中“青蒿一握,以水兩升漬,絞取汁,盡服之”激發(fā)了她的靈感。是不是高溫下破壞了青蒿中抗瘧的有效成分?屠呦呦立即改用乙醚在較低溫度下進行提取,成功獲得了抗瘧有效單體的提純物質,命名為青蒿素。
完成樣品純化后,通過元素分析、光譜測定、質譜及旋光分析等技術手段,測定相對分子質量為282,得出了青蒿素的化學式。但青蒿素的具體結構是什么樣的呢?有機所得專家做了一個定性實驗,加入碘化鉀后,青蒿素溶液變黃了,說明青蒿素中含有過氧基團;而后專家又通過X射線衍射法等方法,最終確定了青蒿素是含有過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內酯。
圖1.青蒿素結構簡式 圖2.雙氫青蒿素結構簡式
(化學式:C15H22O5) (化學式:C15H24O5)
由于自然界中天然青蒿素的資源是有限的,接下來就要把自然界的分子通過人工合成制成藥物。在這一過程中,研究組又有一項重大研究成果,獲得了青蒿素的衍生物。衍生物之一是雙氫青蒿素,它也具有抗瘧的療效,并且更加穩(wěn)定,水溶性好,比青蒿素的療效好10倍,進一步體現了青蒿素類藥物“高效、速效、低毒”的特點。
依據文章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1)從中國古代青蒿入藥,到2004年青蒿素類藥物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列為對抗瘧疾的首選藥物,經歷了漫長的歷程。將下列三項針對青蒿素的研究按時間先后排序 (填數字序號)。
① 確定結構 ② 分離提純 ③ 人工合成
(2)屠呦呦用乙醚提取青蒿素,獲得成功的關鍵在于改變了哪種條件: 。
(3)青蒿素分子中碳、氫、氧原子個數比為 。
(4)向無色的雙氫青蒿素溶液中加入碘化鉀,實驗現象為 。
(5)根據上述文字介紹,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填字母序號)。
A.確定了青蒿素的組成元素,由此就可以確定青蒿素的化學式
B.青蒿素是含有過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內酯
C.由于自然界中有青蒿,因此我們應用青蒿素時只需從青蒿中提取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同學們發(fā)現將NaOH溶液和稀鹽酸混合后沒有明顯現象,為了證明NaOH能與HCl發(fā)生中和反應,設計了如下實驗:
實驗步驟[ | 現象 | 結論 |
實驗1.取少量NaOH溶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幾滴無色酚酞試液,振蕩。 | 溶液呈_______色 | |
實驗2.向實驗1的試管中加入適量的稀鹽酸,振蕩。 | _______________。 | NaOH與HCl能反應。 |
【解釋與結論】寫出NaOH與HCl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
【反思與評價】同學們對實驗2反應后所得溶液的酸堿性進行討論,小玲同學認為呈堿性,小生同學認為呈中性,小柏同學認為也可能呈酸性,最后同學們否定了小玲同學的說法,其理由是___;欲進一步確定實驗2反應后所得溶液的酸堿性,其操作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興趣小組的同學用生鐵制成的鐵釘來制取晶體【FeSO4·7H2O】,進行了如下實驗:
(1)操作1、2中所用的玻璃儀器有玻璃棒、燒杯、膠頭滴管和 .
(2)混合溶液A中的溶質有Fe2(SO4)3、H2SO4和 (化學式).
(3)操作3的步驟是加熱濃縮、 、過濾、洗滌、干燥.
(4)洗滌【FeSO4·7H2O】晶體可下列試劑 .
A.水 B.稀硫酸 C.冷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林發(fā)現媽媽在面粉中加入一種白色粉末,做出的饅頭疏松多孔。他很感興趣,想探究這種白色粉末的成分。通過對市場上相關產品進行調查,她發(fā)現了如下表所示的三種商品,猜想媽媽使用的白色粉末是以下三種商品中的一種。
猜想 | ① | ② | ③ |
商品 | 食用純堿 | 食用小蘇打 | 快速發(fā)酵粉 |
成分 | 碳酸鈉 | 碳酸氫鈉 | 碳酸氫鈉、有機酸 |
用法 | 面粉加水揉和成面團,發(fā)酵后產生酸味,加入適量純堿,反復揉和,加熱即可制成松軟的饅頭。 | 面粉無需發(fā)酵,直接加入適量小蘇打,加水調和,放入烤箱加熱即可制成疏松多孔的糕點。 | 面粉與發(fā)酵粉按比例拌勻,放入適量溫水揉和,放置一段時間,即可蒸、烘、烤制成疏松多孔的各種食品。 |
(1)純堿的化學式是 ,它的水溶液的PH 。圖表中的三種商品都能在使用過程中產生一種氣體,使做成的饅頭疏松多孔,這種氣體是 。
(2)方案一:據獲得的信息,小林設計實驗方案一,在實驗室探究這種白色粉末的成分。
實驗操作 | 實驗現象 | 實驗結論 |
①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試管中,加入適量溫蒸餾水揉和,放置一段時間。 | 固體溶解,無其他明顯現象。 | 猜想3是錯誤的 |
②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試管中,加入適量蒸餾水,滴加 ; ③將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 有無色氣泡產生; 。 | 猜想①是正確的實驗操作有關的化學方程式 。 |
(3)老師提示小林②③得出的結論有不足之處,原因是 。經過查閱資料和老師的幫助小林改進實驗方案,確認白色粉末的成分。
方案二:樣品與鹽酸反應生成氣體的比較
已知查閱資料碳酸氫鈉4.2 g和碳酸鈉5.3 g完全反應生成的氣體體積都為Vml,如圖三所示。圖I是反應裝置,圖Ⅱ裝置能測量出反應生成氣體的體積。
(1)已知二氧化碳不溶于該油層,圖Ⅱ裝置中油層的作用是 。
(2)數據與分析:根據圖Ⅲ曲線,可得生成相同體積的二氧化碳氣體,碳酸氫鈉比碳酸鈉的速度 (快或慢)
(3)小林參考已知的實驗方案在圖I錐形瓶中加入了5.3g的白色粉末(雜質等因素均忽略),分液漏斗加入已知相同濃度的鹽酸(足量)。產生氣體的體積 (大于、小于、等于)Vml,證明猜想②是正確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