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通過化學學習,我們進一步認識到水的重要作用.
(1)自然界的水常常遭到人為污染,污染物中氮和磷含量過高會造成水中藻類過度繁殖,使水質(zhì)惡化,這里的“氮和磷”是指 ;(填字母)
A.元素 B.原子 C.離子 D.分子
(2)自然界的水經(jīng)過一系列凈化處理后,成為比較清潔的自來水.自來水不是純水,若要制取純水,應采取的凈化方法是 .碗碟上的油污用自來水很難洗凈,往水中加少量的洗滌劑后,就容易洗洗凈,說明洗滌劑具有 作用.
(3)20℃時,向兩只試管中加入等質(zhì)量的甲、乙兩種固體物質(zhì),分別加入10g水,使其充分溶解,觀察到如圖所示的現(xiàn)象.
20℃時, (填“甲”或“乙”)的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上圖中表示甲物質(zhì)的溶解度曲線的是 (填“a”或“b”)要使試管中剩余的甲固體繼續(xù)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 .將10℃時a的飽和溶液升溫到20℃(溶劑不蒸發(fā)),其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6屆新人教版九年級下3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二氧化碳是一種溫室氣體.某化學興趣小組利用如圖所示裝置對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進行驗證:
當打開K,反應一段時間后:
①D燒杯中 (填“上層”或“下層”)的蠟燭先熄滅,說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質(zhì)是 ,具有的化學性質(zhì)是 .
②B處紫色石蕊溶液變成 色,是 使其變色,該處反應的方程為 ;
C處的現(xiàn)象為 ,寫出C處發(fā)生變化的化學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6屆青海省九年級下6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甲醛(CH2O)的水溶液叫做“福爾馬林”,常用來保存動物標本.下列關于甲醛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一個甲醛分子由1個碳原子、2個氫原子、1個氧原子構(gòu)成的
B.甲醛中碳、氫、氧三種元素的質(zhì)量比為1:2:1
C.甲醛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的
D.甲醛中氧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53.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6屆新人教版九年級下第一次月考(5)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分析推理是化學學習中常用的思維方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離子是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所以帶電的微粒一定是離子
B.溶液具有均一、穩(wěn)定的特征,所以均一、穩(wěn)定的物質(zhì)一定是溶液
C.NaOH溶液中的OH﹣能與酸中的H+反應,所以KOH溶液中的OH﹣也能與酸反應
D.碳酸鹽與鹽酸反應放出氣體,所以與鹽酸反應放出氣體的物質(zhì)一定是碳酸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6屆新人教版九年級下第一次月考(5)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今年元月份我國多個城市多次遭遇霧霾天氣,空氣污染指數(shù)紛紛爆表,其中PM2.5是形成霧霾天氣的最大元兇.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對人體健康影響很大,主要來源于直接排放的工業(yè)污染物和汽車尾氣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燃放煙花爆竹不會造成大氣污染
B.吸入PM10的顆粒物對人體健康沒有危害
C.為了減小PM2.5對環(huán)境的影響,禁止家庭使用私家車
D.香煙煙霧顆粒的直徑大多在0.1至1.0微米,提倡不吸或少吸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6屆新人教版九年級下第一次月考(4)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下列有關實驗現(xiàn)象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
A.紅磷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耀眼的白光,并產(chǎn)生大量的白霧
B.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火星四射,生成紅色固體
C.打開濃鹽酸的試劑瓶蓋,一會兒瓶口會產(chǎn)生白煙
D.某同學在做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的實驗過程中,觀察到試管中紅棕色粉末逐漸變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6屆新人教版九年級下第一次月考(4)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X、Y、Z是三種不同的金屬,將X、Y分別放入稀鹽酸中,只有X表面產(chǎn)生氣泡;將Y、Z分別放入硝酸銀溶液中,一會兒后,Y表面有銀析出,而Z無變化.根據(jù)以上實驗事實,判斷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為( )
A.X>Y>Z B.X>Z>Y C.Z>X>Y D.Y>Z>X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