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別表示A、B、C三種物質的分子,如圖形象的表示了某化學反應前后反應物與生成物的分子及數(shù)目變化.
(1)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中A、B、C三種物質的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為
 

(2)從圖中你還能獲得哪些信息(寫出2點):
 
;②
 
考點:微粒觀點及模型圖的應用
專題:化學反應模擬圖型,壓軸實驗題
分析:(1)根據(jù)化學反應前后的微觀模擬圖,對比反應前后的分子微粒示意圖,判斷該反應的各種物質的分子的個數(shù)比,從而得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中A、B、C三種物質的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
(2)根據(jù)分子的微觀構成可以判斷物質的類別,根據(jù)反應物、生成物的種及反應的特點判斷反應的基本類型.
解答:解:(1)根據(jù)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反應前共有3個A分子和3個B分子,反應后含有2個A分子和2個C分子,可判斷有2個A分子未參加圖示中的反應,該反應的A、B、C三種物質的分子個數(shù)分別為1、3、2,則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中A、B、C前的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為1:3:2;
(2)根據(jù)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可知,①A、B物質的分子是由同種的原子構成,A、B物質屬于單質,C物質的分子是由不同種原子構成的,C物質屬于化合物;②根據(jù)微觀示意圖表示的反應可知,反應物是兩種,生成物是一種,該反應屬于化合反應.
故答為:(1)1:3:2;(2)①A、B是單質,C是化合物;②該反應屬于化合反應.
點評:根據(jù)微觀示意圖,明確反應前后分子的構成、種類及個數(shù),根據(jù)微觀與宏觀的對應關系,可以達到對所發(fā)生反應的判斷.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分類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簡單易行的科學方法,人們在認識事物時可以采取多種分類方法.下列關于“Na2SiO3”的分類不正確的是( �。�
A、離子化合物B、電解質
C、鈉鹽D、堿性氧化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構建知識網(wǎng)絡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右圖是關于硫酸化學性質的知識網(wǎng)絡,“-”表示相連的兩種物質能發(fā)生反應,“→”表示一種物質轉化成另一種物質,A、B、C屬于不同類別的化合物,且它們發(fā)生的反應均屬于復分解反應.
(1)寫出A、B、C的化學式:A
 
;B
 
;C
 

(2)硫酸除鐵銹(Fe2O3)的化學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用符號表示:
①氮元素
 
; ②5個五氧化二磷分子
 
;③2個氫分子
 
; ④3個鎂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分類是學習和研究物質的一種常見的方法,下列物質的分類正確的是(  )
A、氮氣-單質
B、氯酸鉀-氧化物
C、硫酸鈉-酸
D、碳酸-有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用實驗驗證鐵、銅、銀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請寫出兩種可行方案所需的物質.
方案1:
 
;方案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既可以通過單質與單質的化合,又可以通過溶液間的復分解反應得到的化合物是( �。�
A、FeCl3
B、CuS
C、Fe2O3
D、Fe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根據(jù)圖甲、乙、丙三種物質的轉化關系,推測甲為(  )
A、稀鹽酸B、氧氣
C、硫酸銅D、硫酸亞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同學對下列4個實驗都設計了兩種方案,其中兩種方案都合理的是( �。�
選項 A B C D
實驗目的 除去CuSO4溶液中少量的H2SO4 除去NaOH溶液中少量的Na2CO3 鑒別O2和CO2氣體 除去CO中少量的CO2
方案1 加入足量的Fe粉,過濾 滴入適量的石灰水,過濾 用帶火星的木條 點燃
方案2 加入足量的CuO,過濾 滴入適量的CaCl2溶液,過濾 用紫色石蕊試液 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
A、A合理B、B合理
C、C合理D、D合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