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6.丙酸鈉是一種常用的食品添加劑,其化學式為C3H5OxNa.已知該化合物中碳元素與氧元素的質量比為9:8,請計算(只寫出結果):
(1)X=2;
(2)該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是96.

分析 根據物質的化學式及其相對原子質量可以進行相關方面的計算

解答 解:(1)根據題意有:(12×3):(16×X)=9:8,X=2;
(2)該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2×3)+(16×2)+(1×5)+(23×1)=96.
故填:(1)2;  (2)96;

點評 本題是借助于數學模型,利用公式來分析和解決化學計算中的有關問題,要求學生有較強的數據分析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一定量的木炭在盛有氮氣與氧氣混合氣體的密閉容器中充分燃燒后,生成CO和CO2,且測得反應后混合氣體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2%,則氮氣的質量分數可能為( 。
A.20%B.30%C.60%D.8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7.A→F是初中化學常見的六種不同物質,它們相互關系如圖(“→”表示物質間的轉化關系,“-”表示兩端的物質能發(fā)生化學反應),已知A是胃液中含有的酸,B是最輕的氣體,C、D都是氧化物,E可以改良酸性土壤,回答下列問題:
(1)A物質的化學式為HCl.
(2)D→E的反應方程式為CaO+H2O=Ca(OH)2,其反應類型是化合反應.
(3)寫出由C生成F的化學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
(4)E和F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OH)2+Na2CO3═CaCO3↓+2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已知 Na2CO3的水溶液呈堿性,在一燒杯中盛有20.4g Na2CO3和NaCl組成的固體混合物.向其中逐漸滴加溶質質分數為10%的稀鹽酸.放出氣體的總質量與所滴入稀鹽酸的質量關系曲線如圖所示,請根據題意回答問題:
(1)當滴加稀鹽酸至圖中B點時,燒杯中溶液的pH<7(填>、=、<).
(2)固體混合物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
(3)當滴加稀鹽酸至圖中A點時,燒杯中為不飽和溶液(常溫),通過計算求出其中溶質的質量分數.(計算結果保留一位小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奧司他韋(C16H28N2O4)可抑制流感病毒在人體內的傳播,起到治療流行性感冒的作用.下列對奧司他韋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奧司他韋屬于氧化物
B.奧司他韋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約為8.97%
C.奧司他韋由碳、氫、氮、氧四種原子構成
D.奧司他韋中碳、氫、氮、氧元素質量比為8:14: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某同學設計一個實驗,證明氧化銅中含有氧元素,并測定氧化銅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實驗裝置如圖.
(1)實驗前要先進行的操作是通入氮氣,趕盡管內空氣.
(2)實驗中看到盛放澄清石灰水的燒杯中出現的現象是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原因Ca(OH)2+CO2=CaCO3↓+H2O.
(3)實驗中通入的氣體是純凈干燥的N2,說出不用空氣的理由空氣中含有CO2,會使生成沉淀的質量增加而導致實驗結果不準確;空氣中含有氧氣,會使氧化銅的質量增加而導致實驗結果不準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為測定碳酸鈉和氯化鈉的混合物中兩種物質的質量比,進行如下實驗,實驗流程和數據記錄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上述過程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aCl2+Na2CO3═CaCO3↓+2NaCl;
(2)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分析數據可知,過濾所得濾渣的質量為10g;
(3)根據沉淀質量列出參加反應的氯化鈣質量(x)的比例式為$\frac{111}{x}$=$\frac{100}{100g}$;
(4)樣品中碳酸鈉與氯化鈉的質量比為106:117;
(5)向反應后的濾液中加入1.6g水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1.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實驗室制取氣體的裝置如圖所示,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標有①②的儀器名稱:①長頸漏斗;②集氣瓶.
(2)寫出用裝置A制取O2的一個化學方程式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A裝置中試管口略向下傾斜的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倒流入試管底部引起試管炸裂;檢驗O2集滿的方法是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若復燃則滿.
(3)在制取過程中,小雨同學選用C裝置收集二氧化碳,并用燃著的小木條放在瓶口驗證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滿,結果發(fā)現小木條始終不滅,說明該瓶氣體沒有集滿.出現上述情況的原因可能是①裝置漏氣,②藥品量不足(稀鹽酸或石灰石不足),③長頸漏斗下端管口未伸入液面下等(寫出其中3條).
(4)某同學要用裝置F收集并測定O2體積,還需要儀器量筒,該儀器應與長(長/短)導管相連.
(5)驗證CO2的性質
①若要用裝置F 驗證CO2,則在F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OH)2+CO2═CaCO3↓+H2O;
②用圖G所示裝置進行實驗,驗證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已知氮氣的密度小于空氣),操作為:A.從分液漏斗中滴加適量水  B.從a端通入二氧化碳   C.從b端通入氮氣   D.將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紙花放入廣口瓶中,實驗操作順序最合理的是DBCA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邏輯推理是化學學習常用的思維方法,下列推理正確的是( 。
A.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一定是化合物
B.金剛石和石墨物理性質不同,是因為它們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C0有可燃性,所以可用點燃的方法除去C02中混有的少量C0
D.燃燒伴有發(fā)光、放熱現象,所以有發(fā)光、放熱現象就一定是燃燒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