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主要實驗現(xiàn)象是(  )
A.火星四射,有黑色固體生成B.產(chǎn)生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C.產(chǎn)生大量白色煙霧D.產(chǎn)生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分析 根據(jù)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現(xiàn)象,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 解:A、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火星四射,有黑色固體生成,故選項說法正確.
B、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有黑色固體生成,故選項說法錯誤.
C、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而不是產(chǎn)生大量白色煙霧,故選項說法錯誤.
D、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有黑色固體生成,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A.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掌握常見物質燃燒的現(xiàn)象即可正確解答,在描述物質燃燒的現(xiàn)象時,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煙和霧的區(qū)別.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常用燃燒法測定有機物的組成.現(xiàn)取3.2g某有機物在足量的氧氣中充分燃燒,生成了2.2g二氧化碳和1.8g水.則該有機物中(  )
A.一定含有C、H、O元素B.只含有C、H兩種元素,不含O元素
C.一定含C、H兩種元素,可能含O元素D.一定含C、O兩種元素,可能含H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二個氧元素和一個碳元素
B.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
C.二氧化碳由氧氣和碳兩單質組成
D.氧化汞由一個原子和一個氧原子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過氧化鈉在空氣中易發(fā)生如下反應: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向部分變質的過氧化鈉固體中加足量水,現(xiàn)象為有氣泡產(chǎn)生.請設計實驗,驗證該水溶液中含有的兩種溶質.(簡要寫出試驗步驟及現(xiàn)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下列關于稀有氣體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空氣中稀有氣體含量雖少,但卻包含了氦;氖;氬、氪、氙等多種氣體
B.因為稀有氣體化學性質很不活潑,所以不能與其它任何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
C.稀有氣體不僅可作保護氣,而且在激光、醫(yī)療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D.稀有氣體充入燈泡內,不僅能使燈泡經(jīng)久耐用,而且還能發(fā)出不同顏色的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溶解度曲線:甲、乙、丙三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右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1)t1℃時,溶解度最大的是丙;
(2)t2℃時,三種物質溶解度的關系是甲=乙>丙;
(3)將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分別從t2℃降到t1℃時,無晶體析出的是丙.
(4)t1℃時,甲的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小于乙的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請用“大于”、“小于”或“等于”填空).
(5)t1℃時,丙物質溶解度是50g,此溫度時,60克丙與50克水混合,充分溶解后,可得丙溶液75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做完“鐵在氧氣里燃燒”的實驗后,小名同學有兩個疑惑不解的問題,于是他進行了以下探究活動.
【問題1】鐵燃燒時濺落下來的黑色物質中還有沒有鐵呢?
【查閱資料1】
(1)自然界中鐵的氧化物主要是Fe3O4和Fe2O3兩種(FeO極易被氧化為Fe2O3);
(2)鐵的氧化物均能溶于酸的溶液.
【實驗探究】將冷卻后的黑色物質碾碎,裝入試管,加入稀鹽酸溶液,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冒氣泡,說明鐵燃燒時濺落下來的黑色物質中還含有鐵.
 Fe3O4 Fe2O3
分解溫度/℃15381400-
熔點/℃--1535
【問題2】鐵燃燒的產(chǎn)物為什么不是Fe2O3呢?
【查閱資料2】
(1)Fe3O4和Fe2O3的分解溫度、鐵的熔點見表:
(2)Fe2O3高溫時分解成Fe3O4
【理論探討】
結合表中數(shù)據(jù),可推知鐵在氧氣里燃燒時產(chǎn)生的高溫應在l535℃~l538℃之間,在此溫度范圍內Fe2O3已分解,所以鐵在氧氣里燃燒的產(chǎn)物是Fe3O4
【拓展延伸】
(1)實驗中為了防止集氣瓶炸裂,必須在集氣瓶底部放少量的水(或在集氣瓶底部鋪一層細沙);
(2)有些食品包裝盒的透明蓋內放有黑色的FeO粉末,若粉末的顏色由黑色變成紅色,就說明包裝盒破損進氣,這樣售貨員就能及時發(fā)現(xiàn)并處理.
(3)下列鐵的氧化物中,鐵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由大到小的順序是A>C>B(填字母).
A.FeO            B.Fe2O3C.Fe3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過氧化鈉(Na2O2)是一種淡黃色固體.在一次科技活動中,同學們將包有Na2O2固體的棉花放入了如右圖所示的裝置中,發(fā)現(xiàn)高低不同的兩根蠟燭,下面的蠟燭先熄滅,上面的蠟燭后熄滅,同時也驚奇地發(fā)現(xiàn)棉花燃燒了起來.
(1)實驗過程中蠟燭由下往上依次熄滅,說明二氧化碳具有CO2密度比空氣大,CO2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的性質的性質.
(2)棉花為什么會燃燒呢?同學們認為棉花要燃燒,除了滿足棉花是可燃物之外,還需滿足與氧氣接觸、溫度達到著火點.
【提出問題】上述實驗中是如何給棉花提供燃燒條件的?
【查閱資料】(1)在常溫下Na2O2與CO2、H2O均能發(fā)生化學反應.
(2)無水硫酸銅為白色固體,吸水后變?yōu)樗{色.
【實驗設計】經(jīng)過討論,同學們設計用圖2所示裝置進行實驗探究.

【實驗步驟】
①檢查整套裝置的氣密性;
②把相關的試劑放入對應的儀器內;
③用力推動針筒的活塞,把稀鹽酸注入試管內;
④一段時間后,在P處放置一根帶火星的木條,觀察現(xiàn)象.
注意:整個實驗過程中不考慮稀鹽酸的揮發(fā)和空氣對實驗的影響.
【實驗現(xiàn)象】①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②無水硫酸銅沒有變藍色;
③飽和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實驗分析】D裝置燒杯內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原因是Na2O2和CO2反應放出熱量,使石灰水溫度升高,氫氧化鈣的溶解度減小,析出氫氧化鈣固體.
【實驗結論】①Na2O2和CO2反應產(chǎn)生的一種氣體,使圖1中的棉花滿足了燃燒的一個條件.
②Na2O2和CO2反應過程中伴隨能量變化,使圖1中的棉花滿足了燃燒的另一個條件.
【拓展提高】①Na2O2和CO2反應除生成一種氣體外,還生成了一種固體,學生甲認為生成的固體是NaOH,學生乙認為是Na2CO3,同學們經(jīng)思考后認為甲同學的猜想是錯誤的,理由是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反應物中沒有氫元素所以不能生成NaOH.
②寫出Na2O2和CO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3.某物質具有如下性質,滴入無色酚酞試液,變紅,滴入氯化銅溶液,產(chǎn)生藍色沉淀,加入碳酸鈉溶液,產(chǎn)生白色沉淀,該物質是( 。
A.氫氧化鉀B.氫氧化鎂C.氫氧化鈣D.氫氧化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