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研究金屬的性質(zhì)可以更好地利用金屬.

(1)鋁、鐵、銅是常見金屬.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屬導熱性的是
 
(填序號).
(2)將一定量鐵粉加入到硫酸鋅、硫酸銅的混合液中,充分反應后過濾.濾液中的溶質(zhì)一定有
 

(3)取一定量鎂、鋅、鐵三種金屬,分別加入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相等的稀鹽酸,充分反應后,生成氫氣的質(zhì)量相等.下列做法與此結果相符的是
 
(填序號).
A.相同質(zhì)量的三種金屬與足量的稀鹽酸反應
B.2.4g鎂、6.5g鋅、5.6g鐵與足量的稀鹽酸反應
C.向足量的鎂、鋅、鐵中加入稀鹽酸的質(zhì)量比為2:3:2
D.足量的三種金屬與等量的稀鹽酸反應.
考點:金屬的物理性質(zhì)及用途,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
專題:金屬與金屬材料
分析:(1)物質(zhì)的結構決定物質(zhì)的性質(zhì),物質(zhì)的性質(zhì)決定物質(zhì)的用途.
(2)根據(jù)已有的知識進行分析,氫前的金屬能與酸反應生成氫氣,位置在前的金屬能將位于其后的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根據(jù)生成氫氣的質(zhì)量相等進行推算.
解答:解:(1)用銅制成各種炊具,是利用它的良好的導熱性;故答案為:②;
(2)鐵不能與硫酸鋅反應,溶質(zhì)一定有硫酸鋅,鐵能與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溶質(zhì)一定有硫酸亞鐵,由于加入的鐵粉量不確定,無法確定是否含有硫酸銅,故填:FeSO4、ZnSO4
(3)A、根據(jù)金屬與酸反應生成氫氣的質(zhì)量關系,
Mg---------H2        Zn---------H2     Fe-----------H2
24          2        65         2      56            2
可以看出,金屬的質(zhì)量相同,生成氫氣的質(zhì)量不等,故A錯誤;
B、根據(jù)金屬與酸反應生成氫氣的質(zhì)量關系,
Mg---------H2        Zn---------H2     Fe-----------H2
24          2        65         2      56            2
2.4g       0.2g      6.5g      0.2g    5.6g          0.2g
可以看出,2.4g鎂、6.5g鋅、5.6g鐵與足量的稀鹽酸反應生成氫氣的質(zhì)量相同,故B正確;
C、金屬足量,則加入的酸全部參加反應,酸量不同,則生成氫氣的質(zhì)量不同,故C錯誤;
D、金屬足量,則加入的酸全部參加反應,酸量相同,則生成氫氣的質(zhì)量相同,故D正確;
故填BD.
點評:明確金屬的物理性質(zhì)及化學性質(zhì)是解答本題關。氈路治黾纯烧_解答.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今年5月上旬,一枚用于探傷的放射源銥192(其原子中含有77個質(zhì)子和115個中子)在南京丟失,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原子的核電荷數(shù)為77
B、該原子中一共含有192個粒子
C、該原子的核外有115個電子
D、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為192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將黑色粉末A和無色液體B混合,生成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C;加熱暗紫色固體E,可同時得到A和C;無色氣體C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若將銀白金屬D放在盛有C的集氣瓶中燃燒,火星四射,生成一種黑色固體F,并放出熱量.
(1)寫出下列物質(zhì)的名稱:C
 
,E
 
,F(xiàn)
 
;
(2)依次寫出體重所發(fā)生反應的符號表達式:①
 
;②
 
;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學習了質(zhì)量守恒定律后知道參加反應的反應物總質(zhì)量與生成物總質(zhì)量相等.某校甲、乙兩個興趣小組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再次實驗探究,他們分別設計了如圖實驗.
實驗操作:甲小組把盛有適量NaOH溶液的小試管放入盛有CuSO4溶液的燒杯中,乙小組把盛有適量H2O2溶液的小試管放入盛有MnO2的燒杯中;然后將燒杯放到天平上調(diào)至平衡;接著取下燒杯并將其傾斜,使物質(zhì)混合發(fā)生反應,待反應后再把燒杯放到天平上,觀察天平是否平衡.

實驗現(xiàn)象:反應后,甲小組的天平指針指向刻度盤的
 
(填“左邊”、“右邊”或“中間”),乙小組的天平指針指向刻度盤的右邊.
解釋與結論:
(1)甲小組的結論為
 
,化學方程式為CuSO4+2NaOH=Cu(OH)2↓+Na2SO4
(2)乙小組的指針偏向右邊是因為
 
,化學方程式為
 

反思與評價:比較兩個小組的實驗設計,你得到的啟發(fā)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蠟燭剛熄滅時,總有一縷白煙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有人提出了以下假設;
A、白煙是燃燒時生成的二氧化碳;B、白煙是燃燒時生成的水蒸氣;C、白煙是石蠟蒸氣凝成的石蠟固體小顆粒.
實驗:
(1)吹滅蠟燭,立即用一個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罩住白煙,其目的是為了驗證假設中的
 
(填序號,下同).這樣做并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原因是
 

(2)吹滅蠟燭,立即用一個干燥的涼燒杯放在白煙上,燒杯內(nèi)沒有出現(xiàn)水霧,則證明假設
 
不成立
(3)吹滅蠟燭,立即用木條去點燃白煙(注意不要接觸燈芯),發(fā)現(xiàn)蠟燭重新被點燃,說明白煙具有可燃性,這為假設
 
提供了證據(jù),同時可排除假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如圖是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裝置,請根據(jù)實驗回答問題.
(1)先用彈簧夾夾緊乳膠管,將燃著的紅磷立即伸入盛有少量水的集氣瓶中,并把塞子塞緊,可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是
 
.紅磷燃燒一段時間后,自動熄滅了,你認為原因是
 
.待紅磷熄滅并冷卻后,打開彈簧夾,又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是
 

(2)燃燒結束后,集氣瓶內(nèi)剩余的氣體主要是氮氣.由本實驗可推知氮氣的物理性質(zhì)是
 
;化學性質(zhì)是
 

(3)若將紅磷換成木炭粉,該實驗能否獲得成功?
 
(填“能”或“不能”).請解釋原因.
(4)實驗完畢,若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不到總?cè)莘e的
1
5
,你認為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有哪些?(答出三種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小麗同學欲通過實驗證明“二氧化錳是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這一命題.她設計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實驗:
實驗操作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或總結
結論總結
實驗一取5mL 5%的過氧化氫溶液于試管中,伸入帶火星的木條有氣泡產(chǎn)生,木條不復燃過氧化氫分解產(chǎn)生氧氣,但是
 
二氧化錳是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
實驗二向盛水的試管中加入二氧化錳,伸入帶火星的木條沒有明顯現(xiàn)象
 
實驗三
 
 
二氧化錳能加快過氧化氫的分解速度
(1)請你幫小麗同學填寫完整上表中的空格.
(2)在小麗的探究實驗中,“實驗一”和“實驗二”起的作用是
 

(3)小英同學認為僅由上述實驗還不能完全得出表內(nèi)的“總結”,她補充設計了實驗四和實驗五,最終完成了對“命題”的實驗證明.
①實驗四的操作中包含了兩次稱量,其目的是
 

②實驗五:傾倒掉“實驗三”反應后試管內(nèi)的液體,向剩余的固體中重新加人過氧化氫溶液,接下來的實驗現(xiàn)象是
 
,該實驗的目的是
 

(4)本次實驗還能觀察到二氧化錳的物理性質(zhì)是①
 
;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08年9月27日,我國航天員翟志剛進行了首次太空行走.在此次活動中需要“人造空氣”來供航天員呼吸,這種“人造空氣”中含有體積分數(shù)為70%的氮氣、20%以上的氧氣、還有二氧化碳.下列關于“人造空氣”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人造空氣”比空氣中的氮氣含量低
B、“人造空氣”中供給航天員呼吸的是氧氣
C、“人造空氣”中的氧氣和空氣中的氧氣化學性質(zhì)相同
D、“人造空氣”與空氣的成分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相關說法及解釋均正確的是(  )
選項相關說法解釋
A冰水混合物屬于混合物冰、水由同種分子構成
B一氧化碳無毒而二氧化碳有毒兩種物質(zhì)的分子構成不同
C金剛石和石墨的性質(zhì)差異較大碳原子的結構不同
D空氣壓縮可以變成液態(tài)空氣分子變成了水分子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