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檢驗一氧化碳通常是讓它先生成二氧化碳,然后再用澄清石灰水去檢驗二氧化碳,所以在檢驗前必須將原來的二氧化碳除掉,根據(jù)E中質(zhì)量的增加量是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zhì)量,再根據(jù)二氧化碳的質(zhì)量計算出一氧化碳的質(zhì)量,再用一氧化碳的質(zhì)量除以氣體的總質(zhì)量即可.
解答 解:該實驗流程是:A裝置用來吸收混合氣體中的二氧化碳,若B不變渾濁,則證明混合氣體中的二氧化碳被吸收完全,從B中出來的氣體就剩下氫氣和一氧化碳,它們都會與氧化銅發(fā)生反應,氫氣與氧化銅反應生成水,而一氧化碳與氧化銅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使E中出現(xiàn)混濁現(xiàn)象.即只要E中變混濁就證明混合氣體中有一氧化碳.
(1)因為實驗室檢驗一氧化碳通常是讓它先生成二氧化碳,然后再用澄清石灰水去檢驗二氧化碳.但該混合氣體中原來就有二氧化碳,為了避免引起干擾,所以應該先把二氧化碳吸收完,A裝置目的就是吸收二氧化碳;反應物是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生成物是碳酸鈉和水;
故答案為:氫氧化鈉溶液;2NaOH+CO2═Na2CO3+H2O;
(2)因為實驗室檢驗一氧化碳通常是讓它先生成二氧化碳,然后再用澄清石灰水去檢驗二氧化碳.但該混合氣體中原來就有二氧化碳,為了避免引起干擾,所以應該先把二氧化碳吸收完,A裝置目的就是吸收二氧化碳,B裝置用來檢驗混合氣體中二氧化碳是否吸收完全,所以應該用澄清石灰水.
故答案為:澄清石灰水,檢驗混合氣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被完全吸收;
(3)E瓶增重pg.說明生成二氧化碳質(zhì)量為pg,設生成pg二氧化碳需要一氧化碳的質(zhì)量為x,則:
CO+CuO$\frac{\underline{\;\;△\;\;}}{\;}$Cu+CO2
28 44
x pg
根據(jù):$\frac{28}{x}$=$\frac{44}{pg}$解得x=$\frac{7p}{11}$,所以混合氣體中CO的質(zhì)量百分數(shù)為:$\frac{\frac{7p}{11}}{m}$×100%=$\frac{700p}{11m}$%;,如果去掉D裝置,氫氣與氧化銅反應生成的水也進入E裝置內(nèi),誤認為是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zhì)量,所以計算出的一氧化碳質(zhì)量偏大.
故答案為:(1)澄清石灰水;檢驗混合氣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被完全吸收;(2)渾濁;(3)吸收二氧化碳;
2NaOH+CO2═Na2CO3+H2O;(4)$\frac{700p}{11m}$;不準確;氫氣與氧化銅反應生成的水也進入E裝置內(nèi).
點評 本題考查了常見氣體的檢驗,在驗證混合氣體中有某一種氣體時一定要排除其他氣體的干擾,如本題中要驗證一氧化碳必須把二氧化碳除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除去NaHCO3溶液中混有的Na2CO3,可以通入適量的二氧化碳 | |
B. | 除去BaCl2溶液中的少量HCl,可以加入過量的BaCO3,然后過濾 | |
C. | 某溶液中滴加稀鹽酸,有氣泡生成,將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該溶液中一定是碳酸根離子 | |
D. | 在久置的某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變紅;再加入過量的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同時溶液變?yōu)闊o色.說明該氫氧化鈉溶液已經(jīng)部分變質(zhì)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112:27:28 | B. | 336:27:56 | C. | 28:81:7 | D. | 56:81:11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實驗編號 | 選用金屬 (均取2g) | 鹽酸質(zhì)量分數(shù) (均取50mL) | 每分鐘產(chǎn)生氫氣的體積/mL | |||||
1分鐘 | 1~2分鐘 | 2~3 分鐘 | 3~4分鐘 | 4~5分鐘 | 前5分鐘共收集氣體 | |||
1 | 鋅片 | 15% | 2.9 | 16.9 | 11.9 | 9.2 | 7.6 | 48.5 |
2 | 鋅片 | 5% | 1.6 | 8.4 | 5.9 | 4.8 | 3.7 | 24.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