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4.我國紀念2015年“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活動的宣傳主題為“節(jié)約水資源,保障水安全”,下列做法符合宣傳主題的是( 。
A.不間斷地放水洗衣服
B.農業(yè)灌溉推廣使用噴灌、滴灌技術
C.工業(yè)污水直接壓入地下
D.富含氮、磷的生活污水直接用于農田的灌溉

分析 節(jié)約保護水資源,可以從兩方面做起,一方面要節(jié)約用水;應一方面要防止水體污染,據(jù)此結合題意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 解:
A、不間斷地放水洗衣服,屬于浪費水資源,與“節(jié)約保護水資源,大力建設生態(tài)文明”的主題不符,故選項錯誤.
B、農業(yè)澆灌推廣使用噴灌、滴灌技術,可以節(jié)約用水,與“節(jié)約保護水資源,大力建設生態(tài)文明”的主題相符,故選項正確.
C、工業(yè)污水直接壓入地下,會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與“節(jié)約保護水資源,大力建設生態(tài)文明”的主題不符,故選項錯誤.
D、富含氮、磷的生活污水不能排放到河中,會造成土壤和水體污染,與“節(jié)約保護水資源,大力建設生態(tài)文明”的主題不符,故選項錯誤.
故選:B.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水資源的污染、保護和利用是人們關注的熱點,也是考查的熱點,了解節(jié)約保護水資源的措施即可正確解答本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下列實驗中,能發(fā)生反應且產生白色沉淀的是( 。
A.向Ba(NO32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B.向NaHCO3溶液中滴加稀鹽酸
C.把CO2氣體通入NaOH溶液中D.向氯化鈉溶液中滴加稀鹽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薩羅(Salon)是一種重要的消毒劑.其分子的微觀結構模型如圖:下列關于薩羅的說法錯誤的是(  )
①該物質的一個分子由二十六個原子構成;②該物質是氧化物;③該物質中碳、氧元素的質量比是156:48;④該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是214g;⑤該物質是有機高分子化合物;⑥該物質由碳、氫、氧三個元素組成;⑦該物質的化學式為C13H10O3
A.①③B.C.①③⑦D.②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1)活性炭常用于凈水,其作用是吸附,過濾水中的雜質.
(2)生活中常用肥皂水來區(qū)分軟水和硬水.
(3)配制500g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10%的葡萄糖溶液,需葡萄糖的質量分別為50g,主要步驟有計算,稱量、量取、溶解、裝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在實驗室里,金屬鈉保存在煤油中,在燒杯中加入一些水,滴入幾滴酚酞溶液,然后把一小塊鈉放入水中,鈉與水劇烈反應,鈉熔為小球并在水面快速游動,產生一種可燃性氣體,燒杯中的液體變紅.
(1)鈉、煤油、水三者的密度由大到小的順序為水、鈉、煤油.
(2)鈉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2H2O=2NaOH+H2↑.
(3)上述化學反應的基本類型是置換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9.水與人類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
(1)水中魚類可以呼吸,因為水中溶有O2(寫化學式).
(2)電解水產生氫氣和氧氣,證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3)天然水中含有許多雜質,凈化水的方法有:A.過濾B.蒸餾C.加明礬吸附沉降D.消毒殺菌E.活性炭層吸附.要把天然水凈化成生活用的自來水,將所選用的凈化方法按凈化過程排序(填序號)CAED.
(4)飲用硬度過大的水不利于人體健康,生活中可通過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下列是某同學對一些知識點的總結,其中說法正確的是( 。
①電解水時正極與負極產生的氣體體積比為1:2;②洗潔精可以將油漬溶解除去;③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異味;④紅磷在氧氣中燃燒產生大量的白煙;⑤用燃著的火柴檢驗煤氣是否泄漏.
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③④D.①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下列物質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質的是( 。
A.干冰用作冷凍劑B.用氫氣作燃料
C.氧氣用于氣焊D.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2015年4月6日,位于福建漳州古雷半島的PX裝置發(fā)生漏油爆炸;“PX“是對二甲苯的縮寫,化學式為C8H10,無色液體,不溶于水,易燃,低毒性化合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PX”在氧氣中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PX”中碳元素與氫元素質量比為8:10
C.“PX”由8個碳原子和10個氫原子構成
D.對二甲苯屬于有機高分子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