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根據(jù)電解水的實驗,回答下列問題。(已知:同溫同壓下氣體的體積比等于微粒個數(shù)比)
Ⅰ. 從宏觀上觀察:如右圖所示,試管a和b中產(chǎn)生氣體的體積比約為_________;檢驗b中氣體方法是________。
Ⅱ.從微觀上分析:構成水的微粒可表示為________ (填序號).
Ⅲ. 從符號上表示:電解水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
【答案】 2∶1 用帶火星的木條放在試管口, 觀察帶火星的木條是否復燃 A 2H2O2H2↑+O2↑
【解析】本題考查了水的電解實驗。
Ⅰ.電解水實驗時,正極產(chǎn)生氧氣,負極產(chǎn)生氫氣,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為2:1,所以,試管a和b中產(chǎn)生氣體的體積比約為2:1,a中產(chǎn)生的氣體是氫氣,b中產(chǎn)生的氣體是氧氣,氧氣具有助燃性,檢驗氧氣的方法是:用帶火星的木條放在試管口, 觀察帶火星的木條是否復燃;
Ⅱ.從微觀上分析:構成水的微粒是水分子,一個水分子是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故選A。
Ⅲ.電解水時生成了氫氣和氧氣,化學方程式為2H2O 2H2↑+O2↑。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水是生命之源,人類的日常生活與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都離不開水。
(1)下列各種水中,屬于純凈物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汽水 B. 礦泉水 C.蒸餾水 D. 經(jīng)過凈化處理的自來水
(2)如下圖所示。通電一段時間后,試管1中所收集的氣體為______,該氣體的檢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試管2中收集的氣體為___________,該氣體的檢驗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實驗說明水是由_________元素和___________元素組成的。
(3)小剛自制了一個簡易凈水器(如下圖)凈化雨水,其中小卵石、石英沙和膨松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其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吸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物質(zhì)。
(4)下圖為自來水廠凈水過程示意圖:
①沉淀池對應的凈水步驟是_______________,加入絮凝劑通常是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對應的裝置圖是下圖中的_______。上圖凈水過程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______________。輸送到用戶的________(填“是”或“不是”)純水,若要得到純水需要經(jīng)過操作_________,對應下圖的裝置是____________。
②家庭生活中可以用_________檢驗某水樣是硬水還是軟水,如果產(chǎn)生較多的浮渣說明是_______水,生活中可用____________來降低水的硬度。
③氫氣燃燒產(chǎn)物是水,被認為是最清潔的燃料,其制備及燃燒的過程中會發(fā)生如下化學反應,寫出其反應的微觀圖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氫氣被認為是理想能源最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對甲烷燃燒的產(chǎn)物進行實驗探究:
【提出問題】甲烷燃燒后生成哪些物質(zhì)?
【查閱資料】含碳元素的物質(zhì)完全燃燒生成CO2,不完全燃燒生成CO。
【對燃燒產(chǎn)物的猜想與假設】甲:CO2、H2O;乙:CO、H2O;丙:NH3、CO2、H2O;。CO2、CO、H2O。
你認為__________的猜想是錯誤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探究】為了驗證上述猜想與假設,將甲烷在一定量的O2中燃燒的產(chǎn)物依次通過下列裝置:
①A、B裝置的順序能否顛倒?(填“能”或“否”)________________;
②實驗中觀察到A中無水CuSO4變藍,B、D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C中黑色粉末變成紅色,由此推斷_________________同學的猜想成立;
③請寫出A、B、C裝置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
【反思與交流】為避免有毒的CO污染環(huán)境,所以含碳元素的物質(zhì)燃燒必須滿足的條件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jù)下圖提供的幾種物質(zhì)的溶解度曲線,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氯酸鉀中混有少量氯化鈉,提純氯酸鉀最好用蒸發(fā)結晶的方法
B. 30 ℃時氯酸鉀飽和溶液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為10%
C. 80 ℃時7 g NaCl和20 g水能形成飽和溶液
D. 控制溫度,圖中氯酸鈉和氯化鉀能發(fā)生化學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化學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A. NaOH+CuSO4=Cu(OH)2↓+NaSO4 B. 2Mg+O22MgO
C. 2KMnO4=K2MnO4+MnO2+O2 D. C+O2=2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實驗室制取氧氣的裝置。
(1)寫出有標號的儀器名稱:①_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__,④_________,⑤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
(2)用排水法收集氧氣的原因是________。當收集完畢時,應先_______,然后____。
(3)用文字和符號表示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化學反應式_____,該反應屬于_________(填反應類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天冷了,很多同學都用上了“暖寶寶”。某實驗小組查閱其原料主要成分為: 鐵粉、活性炭、食鹽。“暖寶寶”發(fā)熱的原因是鐵粉發(fā)生氧化反應而生成鐵銹,并且放出熱量(其主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4Fe+3O2=Fe+3O)在實驗小組取“暖寶寶”中的物質(zhì)樣品共20g,待其完全反應后稱得質(zhì)量為24.8g,
請計算∶
(1)Fe2O3中鐵、氧元素的質(zhì)量比是多少?
(2)參加反應的氧氣質(zhì)量是多少?
(3)樣品中鐵粉的質(zhì)量分數(shù)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在括號內(nèi)注明基本反應類型:
(1)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反應。
(2)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碳還原氧化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鐵絲在氧氣中點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1)化學小組選用下圖裝置制取并收集氧氣。
①儀器的名稱:a是______,b是______。
②實驗事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寫一個),實驗時對應的氣體發(fā)生和收集裝置分別是______(填標號,下同)和______。
(2)碘化鉀(KI)足白色固體,保存不當會被氧化為單質(zhì)碘(I2)而泛黃變質(zhì)。化學小組查得以下資料:
I.對于碘化鉀變質(zhì)的原理,有兩種不同的反應:
甲:4KI+O2+2CO2= 2K2CO3+2I2
乙:4KI+O2+2H2O=4KOH+2I2
Ⅱ.KOH與NaOH的化學性質(zhì)相似。
為探究碘化鉀變質(zhì)原理的合理性,開展以下實驗。
【實驗過程】
[實驗1]
取適量碘化鉀固體暴露于空氣小一段時間,觀察到固體泛黃。往泛黃的固體中加入足量稀硫酸,產(chǎn)生無色無味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①石灰水變渾濁的原岡是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②化學小組認為:據(jù)此現(xiàn)象,還不能得出“反應甲是造成碘化鉀變質(zhì)的原因”的結論。理由是____。
[實驗2]
按右上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數(shù)日后,觀察到碘化鉀固體無泛黃現(xiàn)象。
③據(jù)此現(xiàn)象,可得出的結論是______。
[實驗3]
按右下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數(shù)日后,觀察到碘化鉀同體無泛黃現(xiàn)象。
查閱文獻獲知,常溫下某些氣體和固體反應須在潮濕環(huán)境中進行;瘜W小組據(jù)此改進實驗,很快觀察到固體泛黃的現(xiàn)象。
④簡述化學小組改進實驗的具體措施:___________。
【實驗結論】
⑤根據(jù)上述實驗,化學小組得出結論:碘化鉀固體泛黃變質(zhì)是碘化鉀與_____共同作用的結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