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敘述中,均屬于描述物質物理性質的是


  1. A.
    鐵易生銹,二氧化碳易液化
  2. B.
    O2有氧化性,H2有還原性
  3. C.
    純凈的鐵片是銀白色的,酒精易揮發(fā)
  4. D.
    金屬能導電,H2CO3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成紅色
C
分析:物質的化學性質是指在化學變化中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化學性質主要有:可燃性、毒性、氧化性、還原性、穩(wěn)定性等.
物質的物理性質是指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物理性質主要有:顏色、狀態(tài)、氣味、密度、硬度、熔點、沸點等.
解答:A、鐵易生銹屬于化學性質,二氧化碳易液化屬于物理性質.
B、O2有氧化性,H2有還原性都屬于化學性質.
C、純凈的鐵片是銀白色的,酒精易揮發(fā)都屬于物理性質.
D、金屬能導電屬于物理性質,H2CO3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成紅色屬于化學性質.
故選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物質的物理性質方面的內容.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用化學用語表示:
(1)氦氣________;�。�2)2個銨根離子________;�。�3)缺少________元素易得佝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06年5月3 1日,是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發(fā)起的第十九個世界無煙日,主題是“煙草吞噬生命”.青少年更應遠離煙草,健康成長.某探究小組的同學欲對香煙燃燒的煙霧中含有的CO2和CO進行檢驗.請你參與他們的探究.對煙霧進行適當處理后,他們設計了如下裝置并進行實驗.可供選擇的試劑有:澄清石灰水、氫氧化鈉溶液、濃硫酸、酚酞試液、氧化銅.

(1)裝置①、⑤中應裝人的試劑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
(2)裝置①中出現(xiàn)________的現(xiàn)象,則證明CO2氣體存在.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
(3)裝置②的作用是________;⑥處氣球的作用是________.
(4)判斷CO氣體存在的理由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單選題

甲醛(CH2O)是室內空氣污染物的主要成分,它來源于室內裝潢所用的油漆、膠合板、化纖地毯等材料.下列關于甲醛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1. A.
    甲醛分子是由一個碳原子和一個水分子構成的
  2. B.
    甲醛中C,H,O三種元素的質量比是1:2:1
  3. C.
    甲醛屬于氧化物
  4. D.
    甲醛分子中C,H,O三種元素的原子個數(shù)比為1: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判斷鎂條燃燒屬于化學變化的本質特征是


  1. A.
    發(fā)出白光
  2. B.
    放出熱量
  3. C.
    鎂條變短
  4. D.
    生成白色粉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如圖是“尾氣催化轉換器”將汽車尾氣中有毒氣體轉變?yōu)闊o毒氣體的微觀示意圖,其中不同的圓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1. A.
    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
  2. B.
    原子在化學變化中是不可分的
  3. C.
    圖中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4. D.
    參加反應的兩種分子的個數(shù)比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如右圖表示M、N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有關圖示信息的描述正確的是


  1. A.
    30℃時M的溶解度小于N的溶解度
  2. B.
    M、N都不是易溶物質
  3. C.
    P點表示t℃時M、N的溶解度相等
  4. D.
    陰影處(不包含曲線上的點)M為不飽和溶液,N為飽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小紅取實驗室制CO2反應后的廢液50g,逐滴加入質量分數(shù)為26.5%的碳酸鈉溶液.他根據(jù)實驗測得的數(shù)據(jù)繪出右圖,其中縱坐標m是實驗得到的沉淀或氣體的質量,橫坐標表示的是碳酸鈉溶液質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1. A.
    圖中oa段表示生成的沉淀量
  2. B.
    c點表示碳酸鈉恰好完全反應
  3. C.
    最終產(chǎn)生氣體的質量為5g
  4. D.
    與50g廢液恰好完全反應時消耗碳酸鈉溶液的質量為3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圖是某個化學反應前、后的微觀模擬圖.請根據(jù)圖示判斷參加反應的反應后生成的各粒子間的個數(shù)比是


  1. A.
    2:1:2
  2. B.
    5:1:2
  3. C.
    1:1:1
  4. D.
    2:3: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