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圖回答問題:
(1)上面的實驗操作圖,正確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2)指出上圖中兩個不正確的實驗操作及可能造成的后果.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C圖中的方法容易打破試管底部; D圖中易引起火災 【解析】 (1)A中的膠頭滴管不能伸入試管口,故錯誤;用試管加入液體藥品時,試管口要向上傾斜,試管中的液體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三分之一,并用外焰加入,故正確;向試管中加入固體藥品時,應做到一平二放三慢豎,故C錯誤;酒精燈不能用嘴吹滅,應該用燈帽蓋滅,故D錯誤。故選B; (2)C圖中的方法容易打破試管底部;D圖中易引起火災;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西梧州市2018年中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有關溶液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溶液都是無色的 B. 稀溶液一定是不飽和溶液
C. 固體溶解時都放出熱量 D. 溶液都是均一、穩(wěn)定的混合物
D 【解析】 A、溶液不一定是無色的,硫酸銅溶液是藍色的,氯化亞鐵溶液是淺綠色的,錯誤;B、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飽和溶液,也可能是飽和溶液,如氫氧化鈣的飽和溶液為稀溶液,錯誤;C、固體溶解時不一定都放出熱量,也可能吸熱,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放出熱量,而硝酸銨固體溶于水吸收熱量,錯誤;D、溶液的本質(zhì)特征是均一性、穩(wěn)定性,屬于混合,那么溶液都是均一、穩(wěn)定的混合物,正確。故選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遼寧省葫蘆島市2018年中考化學試卷 題型:科學探究題
同學們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后,小欣同學發(fā)現(xiàn)容器內(nèi)液體是渾濁的,她很好奇,渾濁液體是什么?于是她和同學們一起將渾濁的液體過濾,得到濾液和固體,并對此展開了探究(溶解于水中的氣體成分忽略不計)
(提出問題)濾液中的溶質(zhì)以及過濾得到的固體的成分是什么?
(查閱資料)
①大理石中含有SiO2(不溶于水,且不與鹽酸反應),可能含有少量的Fe2O3等。
②FeCl3溶液遇到硫氰化鉀(KSCN)溶液能夠很靈敏顯現(xiàn)出紅色。
(猜想驗證)
Ⅰ經(jīng)討論,大家認為濾液中一定含有CaCl2,原因是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Ⅱ小欣同學根據(jù)資料中大理石的成分,猜想濾液中可能含有少量_______。
她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滴加硫氰化鉀(KSCN)溶液,觀察到濾液顏色無變化,由此得出的結論是_____。
Ⅲ小雨又提出猜想,濾液中還可能含有_____(填化學式)。請你和小雨一起驗證他的猜想。
實驗操作 | 實驗現(xiàn)象 | 實驗結論 |
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___。 | 溶液變成紅色 | 小雨的猜想成立 |
Ⅳ根據(jù)小雨的驗證結果,可知過濾得到的固體中含有______。
(得出結論)最終同學們確定了濾液中的溶質(zhì)以及過濾得到的固體的成分。
CaCO3+2HCl===CaCl2+H2O+CO2↑ FeCl3 不含有FeCl3 HCl 石蕊試液 SiO2 【解析】 (1)碳酸鈣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濾液中的溶質(zhì)一定含有氯化鈣;(2)大理石中可能含有氧化鐵,氧化鐵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所以濾液中可能含有氯化鐵;(3)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滴加硫氰化鉀(KSCN)溶液,觀察到濾液顏色無變化,說明濾液中不含鐵...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遼寧省葫蘆島市2018年中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銅能被加工成超薄銅箔,是因為銅具有良好的( )
A. 延展性 B. 導熱性 C. 導電性 D. 抗腐蝕性
A 【解析】 金屬具有導電性、導熱性和延展性。 銅能被加工成厚度僅為7微米的超薄銅箔,說明銅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故選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遼寧省葫蘆島市2018年中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變化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 濕衣晾干 B. 葡萄釀酒 C. 石頭雕刻 D. 蠟燭熔化
B 【解析】 化學變化的本質(zhì)特征是有新物質(zhì)生成。 A、濕衣晾干過程中,沒有生成新物質(zhì),屬于物理變化;B、葡萄釀酒過程中生成酒精等物質(zhì),屬于化學變化;C、石頭雕刻過程中,只是物質(zhì)的形狀發(fā)生了改變,沒有生成新物質(zhì),屬于物理變化;D、蠟燭熔化過程中,沒有生成新物質(zhì),屬于物理變化。故選B。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河南省許昌市部2018屆九年級第一次月測考試1-3化學試卷 題型:實驗題
我們已經(jīng)知道空氣的主要成分是氮氣和氧氣,如甲、乙兩圖所示為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裝置示意圖,圖乙中玻璃管里的活塞可以活動,活塞的左端管內(nèi)有密封的空氣,活塞右端的玻璃管口跟空氣相通,實驗開始前活塞處在刻度5cm處.請按要求填空.
(1)實驗結束并恢復至室溫時,活塞應停在約_____cm處.
(2)圖乙比圖甲的優(yōu)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圖集氣瓶內(nèi)的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實驗更精確或不易造成空氣污染(答對一個即可) 吸收燃燒產(chǎn)生的熱量及白煙 【解析】 (1)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占空氣體積的五分之一,故實驗結束并恢復至室溫時,活塞應停在約4刻度出; (2)圖2和圖1相比較,是在密閉容器中進行的,故優(yōu)點是實驗更精確或不易造成空氣污染; (3)甲實驗中集氣瓶中的水的作用是吸收燃燒產(chǎn)生的熱量及白煙;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河南省許昌市部2018屆九年級第一次月測考試1-3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操作或現(xiàn)象與分子對應的特性不一致的選項是( )
選項 | 操作或現(xiàn)象 | 分子的特性 |
A | 給籃球充氣 | 分子間有間隔 |
B | 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體積小于200mL | 分子是有質(zhì)量的 |
C | 在花園中可聞到花的香味 | 分子是不斷運動的 |
D | 水通電分解可得到氫氣和氧氣 | 化學變化中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
A. A B. B C. C D. D
B 【解析】試題A、給籃球充氣,是因為分子間有間隔,壓強增大,分子間間隔變小,故選項解釋正確;B、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體積小于200mL,是因為分子之間有間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會互相占據(jù)分子之間的間隔,故選項解釋錯誤;C、在花園中可聞到花的香味,是因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向四周擴散,使人們聞到花香,故選項解釋正確;D、水通電分解可得到氫氣和氧氣,是因為水...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新泰市2018屆九年級12月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請認真回憶物質(zhì)與其構成粒子之間的關系,回答下列問題:
(1)金屬鐵是由______構成的,氯化鈉是由________構成的,二氧化碳是由_____構成的.
(2)若“”表示一個氮原子,則“”表示______________.
(3)在氧化汞受熱分解過程中,能保持反應物化學性質(zhì)的是___________;在反應前后保持不變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原子得到或失去電子后形成離子.某粒子的結構示意圖如圖
①a=__________時,該粒子是_____原子.
②當a=8時,該粒子是_________(填離子符號).
③若該粒子符號為AI3+,則該粒子的核電荷數(shù)為_______________。
鐵原子 鈉離子、氯離子 二氧化碳分子 一個氮分子 氧化汞分子 汞原子和氧原子 10 氖 O2- 13 【解析】原子,分子和離子都是構成物質(zhì)的一種基本粒子。(1)金屬鐵是由鐵原子構成的,氯化鈉是由鈉離子、氯離子構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的。(2)若“”表示一個氮原子,則“”表示一個氮分子。(3)在氧化汞受熱分解過程中,能保持反應物化學性質(zhì)的是氧化汞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質(zhì)化學性質(zhì)的最小微...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黑龍江省龍東地區(qū)2018年中考化學試卷 題型:計算題
抗癌新藥紫杉醇的化學式為C47H51NO4,回答下列問題:
(1)紫杉醇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____;
(2)紫杉醇中氮元素與氧元素的質(zhì)量之比為___(寫出最簡整數(shù)比);
(3)13.86g中紫杉醇中氫元素的質(zhì)量為___g。
693; 7:32; 1.02 【解析】 (1)根據(jù)相對分子質(zhì)量的計算方法來分析;(2)根據(jù)化合物中各元素質(zhì)量比=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原子個數(shù)之比,進行分析;(3)根據(jù)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質(zhì)量=化合物的質(zhì)量×化合物中該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來分析。 (1)紫杉醇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2)紫杉醇中氮元素與氧元素的質(zhì)量之比為;(3)13.86g中紫杉醇中氫元素的質(zhì)量為。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