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為A物質(zhì)的溶解度曲線.M、N兩點分別表示A物質(zhì)的兩種溶液.下列做法不能實現(xiàn)M、N間的相互轉(zhuǎn)化的是(A從溶液中析出時不帶結(jié)晶水)(

A.從N→M:先向N中加入適量固體A再降溫

B.從N→M:先將N降溫再加入適量固體A

C.從M→N:先將M降溫再將其升溫

D.從M→N:先將M升溫再將其蒸發(fā)掉部分水

【答案】CD

【解析】從N→M意思是單位溶劑溶解溶質(zhì)的量增加,溶液由不飽和變飽和且溶液溫度降低,可采取增加溶質(zhì)和降低溫度的方法,故A、B可以實現(xiàn);

從M→N意思是單位溶劑溶解溶質(zhì)的量減小,溶液由飽和變?yōu)椴伙柡颓胰芤簻囟壬,可采取減小溶質(zhì)(如降溫析出晶體或?qū)⑷苜|(zhì)變成沉淀或氣體反應掉)需將固體濾除和升溫的方法,故C不可實現(xiàn).而D中先將M升溫溶質(zhì)質(zhì)量不會變小,此時溶液變?yōu)椴伙柡腿芤海ㄔ撐镔|(zhì)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但然后將其蒸發(fā)掉部分水則溶液有可能又會變成飽和溶液,故D不可實現(xiàn).故選CD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生活中的下列現(xiàn)象,用分子的相關知識解釋不正確的是

A、濕衣服晾在太陽底下干得快,說明分子運動速率與溫度有關

B、一滴水中大約有1.67×1021個水分子,說明分子的體積和質(zhì)量很小

C、水沸騰時,掀起壺蓋,說明分子大小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D、1L黃豆和1L芝麻混合,體積小于2L,不能說明分子之間有間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為探究鎂與水的反應,設計如下實驗:

步驟1:將鎂條用砂紙打磨至光亮,分成兩等份;

步驟2:將一份光亮的鎂條置于冷水中,幾乎沒有觀察到任何現(xiàn)象;

步驟3:將另一份光亮的鎂條置于熱水中,觀察到有氣泡產(chǎn)生.

【查閱資料】:①酚酞試液與堿性物質(zhì)如NaOH、Mg(OH)2等作用變紅;

②活潑金屬(如Na)與水發(fā)生置換反應生成氫氧化物和氫氣.金屬越活潑,生成的氫氧化物堿性越強.

(1)將鎂條用砂紙打磨至光亮的原因是 ;

(2)同學就向步驟3的燒杯中滴加酚酞試液,觀察到鎂條的表面有明顯的紅色出現(xiàn),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步驟2和3對比可知,影響鎂與水的反應速率的一個因素是

(4)將金屬鈉加到硫酸銅溶液中,未出現(xiàn)紅色金屬析出.根據(jù)以上信息,你認為可能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有一包固體粉末,可能是NaOH、Na2SO4、MgCl2、CuSO4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為了分析固體粉末的成分,取少量該固體粉末進行實驗,實驗方案設計如下:

(1)固體粉末中一定有 ,一定沒有

(2)若現(xiàn)象X為“沉淀不溶解”或“沉淀部分溶解”,結(jié)論是固體粉末中 ;若現(xiàn)象X為“沉淀全部溶解”,結(jié)論是固體粉末中

(3)實驗步驟①和③都有相同的實驗操作,該操作名稱為

(4)寫出實驗步驟②的化學方程式

(5)簡單修改上述實驗方案,可取消第④步實驗,修改的方法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空氣的成分按體積分數(shù)計算,氮氣約占 %、氧氣約占 %、稀有氣體約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用如圖所示的密閉實驗裝置,能夠使氣球先膨脹,過一段時間又恢復到原狀的一組固體和液體是(

A.固體:硝酸銨;液體:水 B.固體:生石灰;液體:水

C.固體:碳酸鈉;液體:稀鹽酸 D.固體:氯化鈉;液體: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操作或現(xiàn)象與分子對應的特性不一致的選項是( )

選項

操作或現(xiàn)象

分子的特性

A

給籃球充氣

分子間有間隙

B

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體積小于200mL

分子是有質(zhì)量的

C

在花園中可聞到花的香味

分子是運動的

D

電解水可得到氫氣和氧氣

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一種微粒的原子核內(nèi)含有n個質(zhì)子,核外共有n+1個電子,則該粒子一定屬于

A.原子 B.分子 C.陰離子 D.陽離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一次性塑料包裝袋造成的環(huán)境污染已經(jīng)引起社會的高度關注,許多城市已經(jīng)開始推廣使用紙制食品袋。同學們經(jīng)查閱資料得知,紙袋的組成成分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氫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于是他們利用以下裝置進行實驗測定。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中E裝置內(nèi)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實驗中選擇純凈的氧氣而不用空氣的原因是

(3)為分別吸收紙袋充分燃燒的產(chǎn)物,并通過清晰可見的現(xiàn)象檢驗吸收是否完全,以上實驗裝置正確的連接順序是:A→( →( →( →( )(填寫裝置的字母代號)

(4)將實驗裝置正確連接之后,確認氣密性良好。充分燃燒16.2g紙袋樣品,測得相關實驗數(shù)據(jù)見下表(假定燃燒產(chǎn)物被完全吸收,灰燼質(zhì)量忽略不計)。

裝置

實驗前裝置的質(zhì)量

實驗后裝置的質(zhì)量

B

200.0g

200.0g

C

210.0g

234.2g

D

220.0g

229.0g

E

210.0g

212.2g

通過分析和計算可推斷得出,紙袋樣品中 (填“含”或“不含”)氧元素,其碳、氫兩種元素的原子個數(shù)的最簡整數(shù)比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