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水是生命之源。
(1)凈化天然水時加活性炭的目的是__________;
(2)高鐵酸鈉(Na2FeO4)是一種無污染凈水劑,其中鐵的化合價為_________;
(3)自來水廠用二氧化氯消毒殺菌,二氧化氯的化學(xué)式為________。
科目:初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2019年3月,涼山木里森林火災(zāi)撲救中突發(fā)林火“爆燃”,導(dǎo)致30名救火英雄犧牲,下列救火方法不正確的是
A.森林著火可以設(shè)置隔離帶,清除部分可燃物
B.救火時要注意觀察火場地形是否復(fù)雜,避免遇到林火“爆燃”現(xiàn)象
C.發(fā)生險情時,要順風(fēng)逃生,要往山上逃生
D.林火“爆燃”可能是地表腐質(zhì)層釋放出大量可燃性氣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為研究鐵絲的粗細對鐵在氧氣中燃燒的影響,下列實驗?zāi)苓_到目的是( )
A.在同瓶氧氣中,先后進行不同粗、細鐵絲的燃燒實驗
B.在兩瓶不同濃度的氧氣中,分別同時進行粗、細鐵絲的燃燒實驗
C.在兩瓶相同濃度的氧氣中,分別同時進行粗、細鐵絲的燃燒實驗
D.在兩瓶不同濃度的氧氣中,分別同時進行相同鐵絲的燃燒實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實驗課中,各小組作了如下實驗:
實驗編號 | 1 | 2 | 3 | 4 |
實驗操作 |
實驗后,同學(xué)們按老師要求將廢液都倒在指定的大燒杯中,小科猜想該燒杯中的廢液可能有硫酸銅、硫酸鋅、硫酸亞鐵…,應(yīng)該可以從中提煉出鐵和銅.經(jīng)思考后,他設(shè)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并設(shè)法使濾液甲和乙所含的溶質(zhì)相同.
則固體C是 ,操作③的名稱是 ,實驗中所加的過量金屬粉末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水是生命之源、萬物之基,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我們每個人都要關(guān)心水、愛護水、節(jié)約用水。我國規(guī)定生活飲用水的水質(zhì)必須達到下述四項指標(biāo):
a.不得呈現(xiàn)異色 b.不得有異味 c.應(yīng)澄清透明 d.不得含有細菌和病毒
⑴家用凈水器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⑵生活中可以采用__________區(qū)分硬水和軟水,可以通過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⑶如圖1是電解水實驗裝置,在實驗過程中,實驗室檢驗氣體b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寫出水在通電條件下反應(yīng)的符號表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比較圖1和圖2兩個實驗中水的變化,圖1屬于____________,圖2屬于____________;
⑸下列各種水中屬于純凈物的是__________(填序號)。
①礦泉水 ②自來水 ③蒸餾水 ④汽水 ⑤糖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將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10g稀鹽酸中,邊加邊攪拌,隨著NaOH溶液的加入,溶液pH的變化如圖所示,邊回答:
(1)當(dāng)恰好完全反應(yīng)時,消耗NaOH溶液的質(zhì)量為g;
(2)計算稀鹽酸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尿素[CO(NH2)2]是一種常用的化學(xué)肥料。下列有關(guān)CO(NH2)2的說法正確的是
A.每個分子含有7個原子
B.氮、氧原子個數(shù)比為1:1
C.碳、氧元素的質(zhì)量比為1:1
D.由四種元素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實驗室里取約25ml水并進行加熱,下列需用的化學(xué)儀器組合正確的是( )
①帶鐵夾和鐵圈的鐵架臺;② 試管夾; ③50ml試管;④100ml小燒杯⑤10ml量筒;
⑥50ml量筒 ⑦ 膠頭滴管 ⑧酒精燈;⑨石棉網(wǎng)
A.②③⑤⑦⑧B.②⑤⑥⑦⑧C.①④⑥⑧⑨D.①④⑥⑦⑧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3000L氧氣在加壓時可裝入20L的鋼瓶中是因為
A. 分子的質(zhì)量很小B. 分子在不斷地運動
C. 分子之間有間隔D. 分子是由原子構(gòu)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