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請通過觀察比較,回答下列問題:

(1)兩個實驗的反應原理相似,反應條件不完全相同,CO還原氧化銅在加熱條件下進行,而C還原氧化銅需在高溫條件下進行.實驗現(xiàn)象也有共同之處.都生成了二氧化碳.甲、乙中還原CuO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分別為CuO+CO$\frac{\underline{\;\;△\;\;}}{\;}$Cu+CO2、2CuO+C$\frac{\underline{\;高溫\;}}{\;}$2Cu+CO2↑.
(2)從裝置上看,甲、乙均需將導管尾部插人澄清石灰水中.目的是證明有二氧化碳生成,為了防止CO污染環(huán)境,在裝置甲中a處應連接收集裝置或放置酒精燈
(3)在CO還原氧化銅的實驗中,點燃酒精燈之前,必須先通一會兒CO(或N2).目的是防止一氧化碳和氧氣的混合氣,加熱發(fā)生爆炸
(4)實驗結(jié)束后,甲裝置中的紅色物質(zhì)又變成黑色物質(zhì).原因是灼熱的銅和氧氣反應生成了氧化銅.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Cu+O2$\frac{\underline{\;\;△\;\;}}{\;}$2CuO.為了防止此現(xiàn)象的發(fā)生.熄燈后還需繼續(xù)通一氧化碳至試管冷卻.
(5)甲、乙兩個實驗說明CO和C都具有還原性,且CO的還原性強于(填“強于”或“弱于”)C的還原性.他們都可用于金屬冶煉工業(yè).

分析 (1)根據(jù)一氧化碳和氧化銅在加熱的條件下生成銅和二氧化碳,碳和氧化銅在高溫的條件下生成銅和二氧化碳進行分析;
(2)根據(jù)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會生成碳酸鈣沉淀,一氧化碳有毒,裝置最后需要點燃或收集進行分析;
(3)根據(jù)可燃性氣體和助燃性氣體混合點燃可能發(fā)生爆炸進行分析;
(4)根據(jù)銅和氧氣在加熱的條件下生成氧化銅進行分析;
(5)根據(jù)一氧化碳和碳的化學性質(zhì)進行分析.

解答 解:(1)一氧化碳和氧化銅在加熱的條件下生成銅和二氧化碳,碳和氧化銅在高溫的條件下生成銅和二氧化碳,所以兩個實驗的反應原理相似,反應條件不完全相同,CO還原氧化銅在加熱條件下進行,而C還原氧化銅需在高溫條件下進行.實驗現(xiàn)象也有共同之處:都生成了二氧化碳,甲、乙中還原CuO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分別為:CuO+CO$\frac{\underline{\;\;△\;\;}}{\;}$Cu+CO2,2CuO+C$\frac{\underline{\;高溫\;}}{\;}$2Cu+CO2↑;
(2)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會生成碳酸鈣沉淀,所以從裝置上看,甲、乙均需將導管尾部插人澄清石灰水中.目的是證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有毒,裝置最后需要點燃或收集,所以在裝置甲中a處應連接收集裝置或放置酒精燈;
(3)可燃性氣體和助燃性氣體混合點燃可能發(fā)生爆炸,所以在CO還原氧化銅的實驗中,點燃酒精燈之前,必須先通一會兒CO(或N2),目的是:防止一氧化碳和氧氣的混合氣,加熱發(fā)生爆炸;
(4)銅和氧氣在加熱的條件下生成氧化銅,所以實驗結(jié)束后,甲裝置中的紅色物質(zhì)又變成黑色物質(zhì),原因是:灼熱的銅和氧氣反應生成了氧化銅,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Cu+O2$\frac{\underline{\;\;△\;\;}}{\;}$2CuO,為了防止此現(xiàn)象的發(fā)生.熄燈后還需繼續(xù)通一氧化碳至試管冷卻;
(5)通過分析可知,甲、乙兩個實驗說明CO和C都具有還原性,且CO的還原性強于C的還原性.他們都可用于金屬冶煉工業(yè).
故答案為:(1)加熱,高溫,都生成了二氧化碳,CuO+CO$\frac{\underline{\;\;△\;\;}}{\;}$Cu+CO2,2CuO+C$\frac{\underline{\;高溫\;}}{\;}$2Cu+CO2↑;
(2)二氧化碳,收集裝置,酒精燈;
(3)防止一氧化碳和氧氣的混合氣,加熱發(fā)生爆炸;
(4)紅,黑,灼熱的銅和氧氣反應生成了氧化銅,2Cu+O2$\frac{\underline{\;\;△\;\;}}{\;}$2CuO,繼續(xù)通一氧化碳至試管冷卻;
(5)還原,還原,強于,還原,金屬冶煉.

點評 本題考查了氧化銅的還原原理、反應方程式的書寫、實驗操作中的注意點,對學生的比較問題的能力也有考查.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圖所示六種途徑都可以制得氧氣,已知水通電生成氫氣和氧氣.
(1)寫出A、C兩種途徑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A:過氧化氫$\stackrel{二氧化錳}{→}$水+氧氣;
C:水$\stackrel{通電}{→}$氫氣+氧氣.
它們屬于基本反應類型中的分解反應.
(2)D(填標號)途徑發(fā)生的是物理變化.
(3)為了使A、F兩種途徑更快地制取氧氣,還需要加入催化劑或二氧化錳.
(4)根據(jù)“綠色化學”理念,A(填標號)途徑是實驗室制氧氣的最佳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用化學符號表示:
①2個氮原子2N;              
②氧化鐵中+3價的鐵元素$\stackrel{+3}{Fe}$2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用來測定空氣成分的方法很多,圖所示的是小明用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的測定方法.實驗過程是:
第一步:將集氣瓶容積劃分為五等份,并做好標記.
第二步:點燃燃燒匙內(nèi)的紅磷,伸入集氣瓶中并把塞子塞緊,觀察到紅磷燃燒,產(chǎn)生大量的白煙,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磷+氧氣$\stackrel{點燃}{→}$五氧化二磷
第三步:待紅磷熄滅并冷卻后,打開彈簧夾,發(fā)現(xiàn)水順著導管流入集氣瓶,且進入水的體積占集氣瓶剩余總?cè)莘e的$\frac{1}{5}$.
(1)上面的實驗同時證明了氮氣有不活潑 和難溶于水的性質(zhì).
(2)實驗完畢,若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不到總?cè)莘e$\frac{1}{5}$,你認為導致這一結(jié)果的原因可能是紅磷的量不足,不能耗盡氧氣,或裝置漏氣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如圖是物質(zhì)與其構(gòu)成粒子之間的關系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金屬鐵是由原子(填“原子”、“分子”或“離子”,下同)構(gòu)成的,氯化鈉是由離子構(gòu)成的
(2)原子得到或失去電子后形成離子.如圖為某離子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為
①當a=10時,該粒子是原子.
②當a=8時,該粒子是陰離子(填“原子”、“陽離子”或“陰離子”)
(3)氯化氫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走進實驗室就聞到了這種氣味.從分子的角度解釋這種現(xiàn)象:氯化氫分子通過不斷運動,擴散到空氣中.
(4)豆?jié){被稱為“植物奶”,含有異黃酮(C15H1002).異黃酮由3種元素組成.異黃酮分子由3種原子構(gòu)成,每個分子中共含有27個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用分子的觀點解釋下列現(xiàn)象:
(1)氣體能夠被壓縮是因為氣體分子間有間隔,且氣體分子間的間隔較大
(2)站在桂花樹下,可以聞到花香,因為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3.下列氣體中,屬于純凈物的是B
A.潔凈的空氣     B.二氧化碳    C.汽車的尾氣     D.氧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3.NH4NO3中N元素與O元素的質(zhì)量比7: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某興趣小組同學對實驗室制備氧氣的條件進行如下探究實驗.
(1)為探究催化劑的種類對過氧化氫溶液分解速率的影響,甲同學設計以下對比實驗:
Ⅰ.將50ml濃度為6%過氧化氫溶液與1.0g MnO2均勻
Ⅱ.將50ml濃度為X%過氧化氫溶液與1.0g CuO均勻
在相同溫度下,收集相同體積的氧氣,測定所用時間,比較反應的快慢.
Ⅰ中反應的符號表達式是,Ⅱ中X的值應為6%
(2)乙同學為探究雙氧水的濃度對過氧化氫溶液分解速率的影響.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
進行了三次實驗,記錄各收集一瓶相同體積氧氣所需要的時間.
實驗雙氧水質(zhì)量(g)雙氧水濃度二氧化錳質(zhì)量(g)收集時間(s)
11006%5200
210012%5100
310018%67
①取用二氧化錳的儀器是B(選填編號),實驗3中,加入的二氧化錳質(zhì)量為5g.

②相同條件下,實驗3產(chǎn)生氧氣的速率最快,說明相同條件下,反應物濃度越大,反應速率越快.
(3)丙同學為了探究影響過氧化氫溶液分解速率的另一因素,設計如下實驗步驟:
A.選擇裝置并檢查氣密性.
B.稱取0.1克的二氧化錳粉末加入容器中.
C.量取50毫升濃度約1%的過氧化氫溶液加入容器中,記錄一定時間內(nèi)收集到氣體體積.
D.改變二氧化錳的質(zhì)量,重復上述實驗,記錄數(shù)據(jù)如下.
時間/秒生成氧氣的體積/毫升
0.1克MnO20.2克MnO20.3克MnO20.4克MnO2
4049617586
8077879092
12089929292
16092929292
①本實驗探究的問題是催化劑的質(zhì)量對雙氧水分解速率的影響.
②實驗中除了量筒外,還需要用到的測量儀器有天平和秒表.
③為完成本實驗,應選擇下圖氣體發(fā)生和收集裝置中的組合是②⑤(選填序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