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是學習化學的一種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確的是
A. 離子是帶電荷的粒子,所以帶電荷的粒子一定是離子
B. 金剛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所以它們的性質完全相同
C. H2O和Ne的質子數都是10個,所以具有相同質子數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種元素
D. 單質是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所以純凈物都是由一種元素組成的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上海市松江區(qū)統(tǒng)考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物質不屬于空氣污染物的( )
A. 二氧化碳 B. 可吸入顆粒物 C. 二氧化氮 D. 二氧化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德州市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簡答題
煤氣中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通常情況下,它是一種沒有顏色、沒有氣味的氣體。為了防止煤氣中毒,常在煤氣里加一些有強烈刺激性氣味 的氣體——硫醚。當煤氣泄漏時,人們可以從硫醚的氣味察覺到煤氣 泄漏了,以便即使采取措施。1L一氧化碳約重1.25g左右,密度與空氣接近。一氧化碳燃燒會產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還可以跟鐵礦石中的三氧化二鐵在高溫下發(fā)生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氧化碳的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德州市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物質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學性質的是
A.石墨棒作干電池電極 B.天然氣用作燃料
C.金剛石加工成鉆石 D.銅用于制造導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蘇州市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簡答題
水是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質。
(1)凈水時,通常用________的方法,除去水中難溶性固體雜質;常用________________做吸附劑除去水中的色素和異味。
(2)水加熱蒸發(fā)成水蒸氣的過程中,水分子的組成沒有發(fā)生變化,變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在宏觀、微觀和符號之間建立聯系是化學特有的思維方式.根據電解水的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①從宏觀上觀察,如圖所示,試管a和b中產生氣體的體積比約為2∶1,b中產生的氣體檢驗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從微觀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
B.水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
C.每個水分子是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的
D.電解水實驗說明水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E.當b中氣體的分子數為n時,a中氣體的分子數為2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蘇州市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人體中化學元素含量會直接影響人體健康.下列人體所缺元素與引起的健康問題關系錯誤的是
A. 缺鐵會引起貧血 B. 缺鈣會引起骨質疏松
C. 缺碘會引起齲齒 D. 缺鋅會引起食欲不振而導致發(fā)育不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蘇州市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某最新公布中文名稱的元素,該元素相關信息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元素符號為U B. 原子核電荷數為118
C. 屬于金屬元素 D. 相對原子質量為294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四川省綿陽市南山雙語2019屆九年級人教版化學(1-4單元)上半期模擬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物質性質決定它的用途,還決定了它的保存方法.固體NaOH具有以下性質:
①白色片狀固體 ②有腐蝕性 ③易吸收水分而潮解 ④易溶于水,溶解放熱 ⑤能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實驗室中必須將它密封保存的主要原因是( )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重慶市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第二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將a、b、c、d四種物質放入一密閉容器中,在一定條件下反應一段時間后,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下表,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 a一定屬于化合物 B. b可能是該反應的催化劑
C. 該反應中c和d的化學計量數之比一定是2:1 D. c和d在反應中的質量比為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