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實驗裝置不能達到實驗目的是( 。
A.實驗一:驗證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氣,不支持燃燒
B.實驗二:探究燃燒需要的條件
C.實驗三:探究質量守恒定律
D.實驗四:測量空氣中氧氣所占的體積分數(shù)
【考點】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空氣組成的測定;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燃燒與燃燒的條件.
【專題】簡單實驗方案的設計與評價.
【分析】根據物質的性質進行分析,向盛有階梯蠟燭的燒杯中倒入二氧化碳能證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和不支持燃燒的性質,使用白磷和紅磷能用來探究燃燒的條件,使用鐵和硫酸銅的反應能用來探究質量守恒定律,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所選用的物質與氧氣反應不能生成氣體.
【解答】解:A、向盛有階梯蠟燭的燒杯中倒入二氧化碳能證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和不支持燃燒的性質,故A能達到目的;
B、使用實驗二的裝置,可以看到燒杯中的白磷和銅片上的紅磷不燃燒,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能用來探究燃燒的條件,能達到實驗的目的;
C、使用鐵和硫酸銅的反應能用來探究質量守恒定律,故C能達到實驗目的;
D、使用硫燃燒生成的是二氧化硫,不能用來測量空氣中氧氣的含量,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了常見的實驗裝置與實驗目的關系,完成此題,可以依據已有的知識進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廣口瓶中盛有氣體X,膠頭滴管中盛有液體Y,若擠壓膠頭滴管使液體滴入廣口瓶中,振蕩,一段時間后可見小氣球a膨脹鼓起。下表中的各組物質不會出現(xiàn)上述現(xiàn)象的是
X | Y | |
A | CO | Ca(OH)2溶液 |
B | CO2 | NaOH溶液 |
C | HCl | Ca(OH)2溶液 |
D | SO2 | NaOH溶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化學興趣小組對“NaOH溶液與稀鹽酸是否恰好完全反應”
進行探究。請你參與他們的探究活動,并回答有關問題。
【實驗探究】
(1)方案一:某同學按右圖所示的方法先向試管中加入約2mL NaOH溶液,
再滴入幾滴酚酞溶液,溶液變紅。然后慢慢滴入稀鹽酸,邊滴邊振蕩,直至溶液
恰好變?yōu)?u> 色,證明NaOH溶液與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
①請指出右圖操作中的錯誤 。
②寫出NaOH溶液與稀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2)方案二:
實驗步驟 | 實驗現(xiàn)象 | 結論 |
取2mL NaOH溶液于試管中中,滴入一定量的稀鹽酸,振振蕩后加入鎂條 | 若 | 稀鹽酸過量 |
若沒有明顯現(xiàn)象 | NaOH溶液與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 |
【實驗反思】
(3) 方案一在滴入稀鹽酸的過程中,若觀察到曾有少量氣泡出現(xiàn), 請分析產生氣泡的原因可能是 (寫出一條即可)。
(4)有同學提出方案二不能證明NaOH溶液與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其原因是 。為此,還需要選擇 (填一種試劑),再進行實驗即可。
【拓展應用】
(5)請舉一例說明中和反應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實驗現(xiàn)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
A.硫在氧氣中燃燒時,發(fā)出微弱的淡藍色火焰
B.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時,火星四射,生成紅色固體
C.鎂條在空氣中燃燒時,發(fā)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體
D.紅磷在空氣中燃燒時,產生大量白色煙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1(1)請用數(shù)字和化學用語填空
①三個鉀原子 ;②兩個氨根離子 ;
③硝酸鋇 ;④四氯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價 .
(2)化學學科的特征是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質和創(chuàng)造物質.
①如圖是四種粒子的結構示意圖,表示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元素的原子是 (填編號)
從微觀角度解釋:Na、Mg元素化學性質不同的原因是 ;CO和CO2性質不同的原因是 ;
金剛石和石墨物理性質差異很大的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同學將渾濁的湖水樣品倒入燒杯中,先加入明礬粉未,攪拌溶解,靜置一會兒后,采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過濾,請問:
(1)圖中還缺少的一種儀器是 ,其作用是 ;
(2)過濾后觀察發(fā)現(xiàn),濾液仍然渾濁.可能的原因有: 、 (寫兩點).
(3)經改進后過濾,得到了澄清透明的水,他興奮地宣布:我終于得到了純凈水!她的說法是否正確? ,理由是水 .若要制取純凈水,還需采用的凈化方法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