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的再認識.
【實驗回顧】圖1是實驗室用紅磷燃燒來粗略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裝置.

(1)寫出紅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4P+5O2$\frac{\underline{\;點燃\;}}{\;}$2P2O5
(2)實驗原理:由于紅磷燃燒消耗空氣中的氧氣,使瓶內氣壓減小,燒杯中水倒吸到集氣瓶.若裝置的氣密性良好,操作規(guī)范,用量筒測量進入瓶中水的體積,能粗略測得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3)①上面的實驗同時證明了氮氣有不能支持燃燒,且不和磷反應的化學性質;
②實驗完畢,若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不到集氣瓶中原空氣體積的$\frac{1}{5}$,你認為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是紅磷的量不足;或裝置氣密性不好;或裝置未冷卻到室溫就打開彈簧夾(寫一條)
③上述實驗中紅磷不能用木炭代替,原因是木炭燃燒生成的二氧化碳與消耗的氧氣體積相等,實驗前后集氣瓶內壓強不變,故不能用木炭代替紅磷;
【問題提出】
有實驗資料表明:燃燒過程中當氧氣體積分數(shù)低于7%時,紅磷就無法繼續(xù)燃燒,因此通過上述實驗,測置結果與理論值誤差較大.
【實驗改進】
Ⅰ.根據(jù)鐵在空氣中生銹的原理(鐵與空氣中的氧氣、水蒸氣等發(fā)生化學反應的過程)設計圖2實驗裝置,再次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裝置中飽和食鹽水、活性炭會加速鐵生銹.
Ⅱ.測得實驗數(shù)據(jù)如表
測量項目實驗前實驗后
燒杯中水的體積燒杯中剩余水的體積集氣瓶(扣除內容物)和導管的容積
體積/ml80.054.5126.0
【表達交流】
(1)鐵生銹過程發(fā)生復雜的化學反應,首先是鐵與氧氣、水反應生成氫氧化亞鐵[Fe(OH)2],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Fe+2H2O+O2=2Fe(OH)2
(2)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計算,改進實驗后測得的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是20.2%(計算結果精確到0.1%).
(3)從實驗原理角度分析,改進后的實驗結果比前者準確度更髙的原因:(寫出其中一個原因)
①鐵的緩慢氧化使集氣瓶中的氧氣消耗更徹底,使實驗結果更準確;
②測量時考慮到導管容積和扣除內容物后的集氣瓶容積,使實驗結果更準確.

分析 【實驗回顧】(1)根據(jù)磷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
(2)紅磷燃燒消耗氧氣,使瓶內的氣壓變;
(3)根據(jù)進入廣口瓶中水的體積和紅磷燃燒的情況進行解答;要圍繞偏低的各種可能進行分析;木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
【表達交流】
(1)根據(jù)化學方程式的寫法來分析;
(2)根據(jù)表格的數(shù)據(jù)來分析;
(3)根據(jù)鐵生銹的知識進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實驗回顧】(1)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4P+5O2$\frac{\underline{\;點燃\;}}{\;}$2P2O5.故答案為:4P+5O2$\frac{\underline{\;點燃\;}}{\;}$2P2O5;
(2)紅磷燃燒消耗氧氣,使瓶內的氣壓變小,水倒吸,故填:氣壓;
(3)①紅磷沒有充分燃燒,反應后剩余,可以判斷氮氣不能支持燃燒,且不和磷反應.故答案為:不能支持燃燒,且不和磷反應;
②要考慮藥品的量可能不足造成沒有將氧氣完全消耗,同時要考慮裝置在藥品的量足夠的情況下因為氣密性不好,導致液體不能等體積進入而引起結果偏低.故答案為:紅磷的量不足;或裝置氣密性不好;或裝置未冷卻到室溫就打開彈簧夾;
③因為木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氣體,集氣瓶內的氣體沒有減少,不能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所以實驗中不能用木炭代替紅磷.
故填:木炭燃燒生成的二氧化碳與消耗的氧氣體積相等,實驗前后集氣瓶內壓強不變,故不能用木炭代替紅磷;
【交流表達】(1)鐵與氧氣、水反應生成氫氧化亞鐵[Fe(OH)2],故填:2Fe+2H2O+O2=2Fe(OH)2;
(2)根據(jù)反應前后燒杯內水的體積變化可以看出,消耗的氧氣的體積是:80-54.5=25.5mL,故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為:$\frac{25.5mL}{126mL}$×100%,故填:20.2%;
(3)使用鐵的緩慢氧化消耗氧氣,使氧氣消耗的更為徹底,實驗結果更準確,測量時考慮導管容積和扣除內容物后的集氣瓶的體積,使實驗結果更為準確,故填:①鐵的緩慢氧化使集氣瓶中的氧氣消耗更徹底,使實驗結果更準確;②測量時考慮到導管容積和扣除內容物后的集氣瓶容積,使實驗結果更準確;③能把氧氣全部消耗盡;④不會因氧氣含量減少而致反應中途停止;⑤反應在常溫下進行,反應過程中不會因需要點燃而拆開裝置,導致實驗誤差.

點評 本題考查的是氧氣的含量的測定以及實驗裝置的改進,完成此題,可以依據(jù)已有的知識進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現(xiàn)有鐵、銅組成的混合物10g,向其中逐滴加入質量分數(shù)為9.8%的稀硫酸至剛好不再產(chǎn)生氣體為止.反應過程中生成的氣體與所用硫酸溶液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試計算:
(1)樣品中銅的質量分數(shù);
(2)反應后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
(3)反應所消耗的硫酸溶質質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1992年,我國科學家首次發(fā)現(xiàn)了汞元素的一種新原子,這種汞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08,中子數(shù)為128,這種汞原子的核外電子數(shù)為( 。
A.80B.128C.208D.28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下列物質均為初中化學中常見的物質,其中A、B的組成元素相同,A、B、D、E、F為氧化物,H為改良酸性土壤常用的物質,下圖是它們之間的轉化關系,請回答:

(1)寫出下列物質的化學式:HCa(OH)2;
(2)若G為無色溶液,J為白色沉淀,則E的化學式可能為MgO;
(3)若J為藍色沉淀,寫出I和G反應生成J的化學方程式2NaOH+CuCl2=Cu(OH)2↓+2NaCl;
(4)寫出相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①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②CaO+H2O=Ca(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下列關于分子、原子、離子構成物質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氫原子結合成氫氣
B.汞原子聚集成金屬汞
C.氯原子和氫原子結合成氯化氫分子,氯化氫分子聚集成氯化氫
D.氯原子和鈉原子得失電子形成氯離子和鈉離子,兩種離子結合成氯化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2013年1月12日,“霧霾”成為《新聞聯(lián)播》的頭條消息.下列情況通常不可能引起大氣的PM2.5增大的是( 。
A.焚燒秸桿B.汽車尾氣C.燃燒煤炭D.光合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某學生用量筒取液體時,使視線同溶液凹液面的最低點保持水平,讀數(shù)為18毫升;倒出部分液體后,俯視凹面的最低處,讀數(shù)為12毫升,則該學生實際倒出的液體體積為( 。
A.肯定大于6毫升B.肯定小于6毫升
C.肯定等于 6毫升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6毫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焦亞硫酸鈉Na2S2O5處理生姜,使生姜變得又黃又亮,從而謀取利益.過量的焦亞硫酸鈉會嚴重危害人體健康.Na2S2O5中硫元素的化合價為( 。
A.-2B.+2C.+4D.+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4.在一封閉的容器內裝有10g氫氣和氧氣的混合物,點火充分反應后得到9g水,則原混合氣體中氫氣的質量可能是A
A.1g     B.8g     C.9g     D.2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