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小善同學在家里嘗試做明礬的結晶實驗,具體做法是:在40℃時配制明礬的飽和溶液,再將溶液冷卻到室溫,發(fā)現(xiàn)有晶體析出.從以上實驗可推斷:在一定量的水中明礬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________(填“增大”或“減小”).明礬晶體析出后剩余的溶液是________(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

答案:增大,飽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14、考古研究與化學密不可分.
(1)2007年12月22日南宋古沉船“南海一號”成功打撈出水.下圖是古船上的一些文物圖片.

①上圖中可以判斷鐵比銅活潑的信息是:
銅錢保存較好而鐵鍋銹蝕嚴重
;
②古沉船上鐵鍋生銹的主要原因是鐵與
O2;H2O(或填氧氣;水)
等物質發(fā)生了復雜的化學反應.
(2)小善同學查閱資料得知,防止木質文物變形的常用方法是:將明礬結晶在木質纖維間隙中.受資料啟發(fā),他在家里嘗試做明礬的結晶實驗,具體做法及現(xiàn)象如下圖.

以上實驗可推斷:在一定量的水中,明礬的溶解限量隨溫度的升高而
增大
(填“增大”或“減小”);明礬晶體析出后剩余的溶液是
飽和
溶液(填“飽和”或“不飽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考古研究與化學密不可分.
(1)2007年12月22日南宋古沉船“南海一號”成功打撈出水.下圖是古船上的一些文物圖片.

①上圖中可以判斷鐵比銅活潑的信息是:________;
②古沉船上鐵鍋生銹的主要原因是鐵與________等物質發(fā)生了復雜的化學反應.
(2)小善同學查閱資料得知,防止木質文物變形的常用方法是:將明礬結晶在木質纖維間隙中.受資料啟發(fā),他在家里嘗試做明礬的結晶實驗,具體做法及現(xiàn)象如下圖.

以上實驗可推斷:在一定量的水中,明礬的溶解限量隨溫度的升高而________(填“增大”或“減小”);明礬晶體析出后剩余的溶液是________溶液(填“飽和”或“不飽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期中題 題型:填空題

考古研究與化學密不可分。  
(1) 2007年12月22日南宋占沉船“南海一號”成功打撈出水。下圖是占船上的一些文物圖片。

保存較好的銅錢           銹蝕嚴重的鐵鍋
①圖中可以判斷鐵比銅活潑的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出一個能說明鐵比銅活潑的化學反應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古沉船上鐵鍋生銹的主要原因是鐵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質發(fā)生了復雜的化學反應。  
(2)小善同學查閱資料得知,防止木質文物變形的常用方法是:將明礬結晶在木質纖維間隙中。受資料啟發(fā),他在家里嘗試做明礬的結晶實驗,具體做法及現(xiàn)象如下圖。
          
以上實驗可推斷:在一定量的水中,明礬的溶解限量隨溫度的升高而____________(填“增大”或“減小”);明礬晶體析出后剩余的溶液是____________溶液(填“飽和”或“不飽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08-2009學年山東省菏澤市鄆城縣九年級(下)期中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考古研究與化學密不可分.
(1)2007年12月22日南宋古沉船“南海一號”成功打撈出水.下圖是古船上的一些文物圖片.

①上圖中可以判斷鐵比銅活潑的信息是:   
②古沉船上鐵鍋生銹的主要原因是鐵與    等物質發(fā)生了復雜的化學反應.
(2)小善同學查閱資料得知,防止木質文物變形的常用方法是:將明礬結晶在木質纖維間隙中.受資料啟發(fā),他在家里嘗試做明礬的結晶實驗,具體做法及現(xiàn)象如下圖.

以上實驗可推斷:在一定量的水中,明礬的溶解限量隨溫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或“減小”);明礬晶體析出后剩余的溶液是    溶液(填“飽和”或“不飽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