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要根據每一步操作的現象和說明的問題來判斷樣品的組成,還要知道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有硫酸鋇和氯化銀.
解答 解:①用pH試紙測得溶液的pH小于7,說明溶液顯酸性,說明不存在碳酸鈉,因為碳酸鈉顯堿性;②加入稀鹽酸,無明顯現象,說明沒有碳酸鈉,如果有的話會產生氣泡;③加入足量BaCl2溶液,無明顯現象,說明不存在碳酸鈉溶液、硫酸鈉溶液;因為碳酸鈉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硫酸鈉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④加入AgNO3溶液,產生白色沉淀,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生成的是氯化銀沉淀,因為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有硫酸鋇和氯化銀,而沒有加入含鋇離子的鹽;說明溶液中含有氯離子;⑤逐滴加入NaOH溶液,開始無現象,隨后產生藍色沉淀,說明溶液中含有稀鹽酸和氯化銅溶液,開始無現象是因為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隨后產生藍色沉淀是氫氧化鈉把鹽酸反應完,再與氯化銅反應生成了氫氧化銅藍色沉淀.通過分析可知只有③和⑤就能判斷出含有鹽酸和氯化銅.
故答案為:(1)AgCl;
(2)③⑤.
點評 解答本題的關鍵是要知道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有硫酸鋇和氯化銀,要知道碳酸鋇和硫酸鋇都是白色沉淀,氫氧化銅是藍色沉淀.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操作步驟 | 實驗現象 | 結論或化學反應方程式 |
取少量樣品置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將試管用導管與澄清石灰水相連. | ①產生大量氣體,使石灰水變渾濁. ②樣品全部溶解,溶液呈藍色. | ①樣品中含有碳酸根(CO32-)離子 ②樣品中含有銅(Cu2+)離子 |
在上述藍色溶液中,插入一根潔凈的鐵絲. | ①鐵絲表面緩緩產生少量氣泡. ②片刻后鐵絲表面出現紅色物質. | ①Fe+H2SO4═H2↑+FeSO4 ②Fe+CuSO4═Cu+FeSO4 (均用方程式表示) |
裝置A | 裝置B | 裝置C | 裝置D | |
第一次 加熱后 | 綠色粉末變黑色 | 白色粉末變藍色 質量增加0.9g | 出現白色沉淀, 質量增加2.2g | 無明顯變化 質量不改變 |
第二次 加熱后 | 黑色粉末變紅色 質量為6.4g | 無明顯變化, 質量不改變 | 沉淀先增加后部分溶解; 質量增加 | 無明顯變化 質量不改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燒杯、玻璃棒、蒸發(fā)皿 硫酸銅溶液的濃縮結晶 | |
B. | 燒杯、玻璃棒、膠頭滴管、濾紙 用水除去二氧化錳中的氯化鉀 | |
C. | 燒杯、玻璃棒、膠頭滴管、量筒 用固體碳酸鈉配制5%的溶液 | |
D. | 燒杯、玻璃棒、pH試紙、標準比色卡、玻璃片 測定雨水的酸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氫氧化鈉 純堿 Na2CO3 | B. | 氯化鈉 食鹽 NaCl | ||
C. | 硫酸銅晶體 膽礬 CuSO4 | D. | 碳酸鈣 生石灰 Ca(OH)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等質量等質量分數的氫氧化鈉和稀鹽酸混合,溶液的PH值一定不等于7 | |
B. | a克M%氫氧化鈉溶液和b克N%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則a不一定大于b | |
C. | 氫氧化鈉和稀鹽酸能發(fā)生反應的實質是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了水分子 | |
D. | 氫氧化鈉和稀鹽酸能發(fā)生反應的實質是鈉離子和氯離子結合生成了氯化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