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圖為某一反應的微觀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X是化合物,Y是單質(zhì)
B.參加反應的X與Y的分子個數(shù)比為1:3
C.X物質(zhì)中碳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75.0%
D.點燃X前,要先檢驗其純度,以防止爆炸

【答案】B
【解析】A、由同種分子構(gòu)成的物質(zhì)是純凈物,由原子直接構(gòu)成物質(zhì)時,一種原子構(gòu)成一種物質(zhì),由不同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化合物。X是化合物,Y是單質(zhì),A不符合題意;
B、由質(zhì)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個數(shù)不變,所以參加反應的X與Y的分子個數(shù)比為1:2,B符合題意;
C、 ,X物質(zhì)中碳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12÷16×100%=75.0%,C不符合題意;
D、 由題中信息可知,X為甲烷,點燃甲烷前,要先檢驗其純度,以防止爆炸,D不符合題意。
所以答案是:B。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A~D是初中化學中的四個實驗裝置,請按要求填空。




(1)B實驗中的現(xiàn)象是。
(2)B實驗中燒杯③的作用是。
(3)B實驗說明了
(4)對于c實驗,下列操作不妥的是填序號,可能不止一個選項)。
①紅磷要足量②實驗前夾緊止水夾③冷卻后再打開止水夾④用木炭代替紅磷⑤點燃紅磷后將燃燒匙慢慢地伸人瓶內(nèi)
(5)對于C實驗的反應原理是(用方程式表示),對于C實驗的結(jié)論是 , 對于C實驗進入水的體積小于五分之一的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加熱膽礬固體的實驗過程中,操作正確的是( )
A. 取樣
B. 加藥品
C. 加熱固體
D. 熄滅酒精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20℃時,KCl的溶解度是34g,其含義是(  )

A.20℃時,KCl溶液中含有34gKCl

B.20℃時,100gKCl溶液中的溶質(zhì)為34g

C.20℃時,100g水中溶解34gKCl恰好形成飽和溶液

D.20℃時,100g飽和KCl溶液中含有34gK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鋼樣品的含碳量為0.24%(其他雜質(zhì)元素不考慮),若碳元素主要以Fe2C和Fe3C的形式存在,則該鋼樣品中Fe2C和Fe3C的質(zhì)量分數(shù)(ω)范圍是( )(相對分子質(zhì)量:Fe2C:124,F(xiàn)e3C:180)
A.0.03%<ω<2%
B.0.48%<ω<0.72%
C.2.24%<ω<3.36%
D.2.48%<ω<3.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對下列事實或做法的解釋正確的是_____

A生鐵和鋼的性能不同——含量最高的金屬種類不同

B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zhì)不同——碳原子的構(gòu)成不同

C氯化亞鐵溶液為淺綠色,氯化鐵溶液為黃色——陽離子不同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學性質(zhì)不同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煤、石油、天然氣等能源在地球上已探明的蘊藏量是有限的,從人類目前對這些能源的消耗速度估算,石油和天然氣不過幾十年,煤不過幾百年就會消耗殆盡。因此,進一步開發(fā)利用新能源已顯得十分迫切。氫氣是一種高效、無污染的理想能源。下列(1)~(6)是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學生查閱資料歸納的工業(yè)上制取氫氣的方法,其中包括正在研發(fā)的方案。
⑴電解法:2H2O 2H2↑+O2
⑵甲烷轉(zhuǎn)化法:CH4+H2O CO+3H2
⑶水煤氣法:C+H2O CO+H2
⑷碳氫化合物熱裂法:CH4 C+2H2
⑸設法將太陽光聚焦產(chǎn)生高溫使水分解:
2H2O 2H2↑+O2
⑹尋找高效催化劑使水分解產(chǎn)生氫氣:
2H2O2H2↑+O2
如果將來人類廣泛使用氫氣作為能源,那么上述6種方法中你認為可行且很有前途的方法是哪幾種?請逐條簡述其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物質(zhì)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學性質(zhì)的是( )

A.活性炭凈水B.金剛石作鉆頭

C.干冰在舞臺制霧時作制冷劑D.天然氣作燃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水是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質(zhì)。下列有關水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洗菜、淘米水可以用來澆花

B.電解水時,正極產(chǎn)生的氣體是氫氣

C.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氧化物

D.凈化水的常用方法有吸附、沉淀、過濾和蒸餾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