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生產(chǎn)、生活中處處有化學。
(1)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結(jié)構,具有極強的_______性,可以用于除去有害氣體。
(2)為了保證飲水安全,測定水樣的pH略小于7,該水樣顯____性
(3)每到春節(jié),都會看到有人燃放鞭炮,燃放煙花、鞭炮會產(chǎn)生SO2、CO、CO2氣體、煙塵等,其中嚴重時會造成大氣污染,能使大氣PM2.5升高的物質(zhì)是_______。
(4)能與血液中血紅蛋白結(jié)合的有毒氣體是___。
(5)疊氮化鈉(NaN3)被廣泛應用于汽車安全氣囊,汽車經(jīng)撞擊后30毫秒內(nèi)引發(fā)疊氮化鈉迅速分解為兩種單質(zhì),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湖南省益陽市2019屆九年級下學期中考二;瘜W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實驗操作能達到實驗目的是( 。
選項 | 實驗目的 | 實驗操作 |
A | 鑒別氫氣與氧氣 | 聞氣味 |
B | 區(qū)分硬水和軟水 | 觀察是否有渾濁 |
C | 鑒別過氧化氫溶液和水 | 觀察有無氣泡產(chǎn)生 |
D | 除去水中的泥沙 | 過濾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上海市2019屆九年級下學期中考三;瘜W試卷 題型:填空題
空氣、水、二氧化碳是我們熟悉的物質(zhì),他們對人類生活有重要的影響,請回答下列問題。
(1)從元素存在的形態(tài)看,組成二氧化碳的元素是以_____態(tài)存在;從宏觀組成角度看,二氧化碳、水都含有_____元素;從分子、原子等微觀構成角度看,二氧化碳、水都是由_____構成的。
(2)鐵在空氣中銹蝕是由于鐵與空氣中的_____和水等發(fā)生的緩慢氧化反應,向空氣中過量排放二氧化碳會引起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上海市2019屆九年級下學期中考三;瘜W試卷 題型:單選題
蕪湖市繁昌窯被稱為中國青白瓷的發(fā)源地。在陶瓷器制造過程中,一定發(fā)生了化學變化的是( 。
A. 混合 B. 成型
C. 干燥 D. 燒結(ji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湖北省十堰市竹溪縣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中考適應性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計算題
有一含有純堿的食鹽樣品,為了測定其中碳酸鈉的含量,某同學稱取10g的樣品放入燒杯中,向燒杯中加入100g足量的 稀鹽酸,充分反應后氣體全部逸出,燒杯中剩余物的總質(zhì)量為109.56g(假設產(chǎn)生的氣體全部逸出。以下計算結(jié)果保留一位小數(shù))
(1)樣品中碳酸鈉的含量是___
(2)NaCl中氯元素質(zhì)量分數(shù)是____
(3)反應后溶液中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是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湖北省十堰市竹溪縣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中考適應性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各組物質(zhì)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組是
A. Na2CO3 NaHCO3 HCl B. KCl、AgNO3、HNO3
C. NaNO3、NaCl 、Ca(OH)2 D. Ca(OH)2、BaCl2、H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湖北省十堰市竹溪縣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中考適應性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面有關實驗現(xiàn)象或事實敘述錯誤的是( )
A. 切完西瓜的菜刀洗凈擦干放在通風干燥處可以防止生銹
B. 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
C. 用黃銅片(銅鋅合金)和銅片相互刻畫,黃銅片上留有劃痕
D. 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涉及到化合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四川省2019屆九年級下學期中考二;瘜W試卷 題型:單選題
日常生活中,區(qū)別下列各組物質(zhì)所用的方法,錯誤的是
A. 氮氣和氧氣——將燃著的木條分別伸入集氣瓶內(nèi),觀察火焰是否熄滅
B. 蘇打和小蘇打——分別與足量的白醋反應,觀察是否有氣泡產(chǎn)生
C. 氫氧化鈉固體和硝酸銨固體——加水,觀察溫度的變化
D. 氮肥和磷肥——觀察顏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湖北省棗陽市2019屆九年級下學期中考模擬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森林失火時,滅火隊員通常要砍伐一些樹木,開辟“防火隔離帶”,其主要目的是
A. 隔離空氣 B. 隔離可燃物 C. 降低可燃物溫度 D. 開辟運輸水的道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