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興趣小組的同學為探究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以及銹蝕的條件進行了以下系列實驗,仔細分析后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一:小明按下圖1所示以“金屬表面產(chǎn)生氣泡的快慢”為標準來判斷鋅、鋁、鐵的活動性強弱,有同學認為不夠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鋁與稀鹽酸剛接觸時反應(yīng)緩慢,一段時間后劇烈,產(chǎn)生氣泡速率隨著加快,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三種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順序為_________________。(寫元素符號)

(2)實驗二:為探究鐵、銅、銀三種金屬活動性的順序,小紅提出按上圖2進行兩步實驗,即可證明三種金屬活動性順序。你認為其方案可行嗎?__________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

A.試管①中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試管②中發(fā)生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實驗三:小芳、小亮兩位同學發(fā)現(xiàn)銅質(zhì)眼鏡架上出現(xiàn)了一些綠色的銹漬。經(jīng)查閱資料得知,銅銹的化學成分是堿式碳酸銅。他們依照鋼鐵生銹的探究方法設(shè)計如下實驗(下圖3所示):①將光亮銅片部分浸入蒸餾水中;②將光亮銅片完全浸入煮沸過的蒸餾水中;③將光亮銅片放在干燥的空氣中。請回答:

A.推測一段時間后會出現(xiàn)銅銹的是_________________試管內(nèi)的銅片。(填“①”、“②”或“③”)
B.根據(jù)上述實驗,小亮同學認為:銅的銹蝕是銅與水、氧氣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你是否同意他的觀點?_________________。(填寫“是”或“否”)
C.小芳同學認為要弄清導(dǎo)致銅銹蝕的因素,還應(yīng)該再補充如下圖4所示的實驗。此實驗?zāi)康氖莀________________,寫出銅生銹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1)選取酸的種類不同(1分) 鋁表面的氧化膜沒有完全去掉(1分)  Al  Zn  Fe(1分) 
(2)可行(1分)  A.銅片上覆蓋一層紅色的固體物質(zhì),溶液由藍色逐漸變?yōu)闇\綠色(2分);B.(2分);
(3)A.①(1分)  B.否(1分)  C.證實二氧化碳也是導(dǎo)致銅生銹的因素之一(1分) (1分)

試題分析:(1)為比較鋅、鋁、鐵的活動性強弱,應(yīng)讓金屬與酸在同等條件下反應(yīng)。圖示中所使用的酸不相同,不符合要求。鋁的表面往往存在一層氧化膜,所以剛接觸時反應(yīng)緩慢。過一段時間后這層氧化膜完全反應(yīng)后,因為鋁的活動性比另外兩種金屬要強,所以與酸的反應(yīng)較原來要劇烈。三種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順序為Al>Zn> Fe。
(2)圖2①中會觀察到鐵的表面有紅色物質(zhì)出現(xiàn),說明鐵的活動性比銅強實驗;②中會觀察到紅色的銅的表面有銀白色的物質(zhì)出現(xiàn),說明銅的活動性比銀強。所以方案是可行的。試管②中發(fā)生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為Cu+2AgNO3=Cu(NO3)2+2Ag。
(3)a.銅在與氧氣、水和二氧化碳共存的情況下最易生銹,所以①試管內(nèi)的銅片一段時間后會出現(xiàn)銅銹。
b.從銅綠的化學式中可以看出,其中含碳元素。而小亮的想法中不含碳元素。所以小亮的想法是錯誤的。
c.圖4所示的實驗中用氫氧化鈉溶液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除去了。所以后面的銅不會生銹。此實驗可以驗證銅的生銹需要二氧化碳。銅生銹的化學方程式為:2Cu+O2+H2O+ CO2=Cu2(OH)2CO3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有關(guān)鐵的化學方程式中正確的是(  )
A.4Fe+3O22Fe2O3
B.Fe+H2SO4=FeSO4+H2
C.2Fe+6HCl=2FeCl3+3H2
D.2Fe+3CuSO4=3Cu+Fe2(SO4)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反應(yīng)中,有單質(zhì)出現(xiàn),但不屬于置換反應(yīng)的是
A.Cu+2AgNO3=Cu(NO3)2+2Ag
B.2Al+3H2SO4=Al2(SO4)3+3H2
C.Fe2O3+3CO2Fe+3CO2
D.2Al+Fe2O3Al2O3+2F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2013安徽)“五一”假期,小兵對“鋅與硫酸反應(yīng)快慢的影響因素”進行了探究。
【提出問題】鋅與硫酸反應(yīng)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響呢?
【猜想與假設(shè)】a.可能與硫酸的質(zhì)量分數(shù)有關(guān);b.可能與鋅的形狀有關(guān)。
【設(shè)計并實驗】小兵用不同質(zhì)量分數(shù)的硫酸和不同形狀的鋅進行如下實驗。
實驗編號
硫酸的質(zhì)量分數(shù)(均取20mL)
鋅的形狀(均取1g)
氫氣的體積(mL)(均收集3分鐘)

20%
鋅粒
31.7

20%
鋅片
50.9

20%
鋅粒
61.7

30%
鋅片
79.9
(1)寫出稀硫酸與鋅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兵用右圖裝置收集并測量氫氣的體積,其中量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氫氣應(yīng)從_______(填e或f或g)管通入。

【收集證據(jù)】(3)要比較不同質(zhì)量分數(shù)的硫酸對反應(yīng)快慢的影響,應(yīng)選擇的實驗編號是____________。
【得出結(jié)論】(4)結(jié)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評價與反思】(注意:若答對(5)(6)兩小題獎勵4分,化學試卷總分不超過60分)
(5)下表是小兵第①組實驗的詳細數(shù)據(jù)。
時段(均為1分鐘)
第1分鐘
第2分鐘
第3分鐘
第4分鐘
第5分鐘
第6分鐘
H2的體積
3.1mL
16.7mL
11.9mL
9.6mL
7.6mL
6.0mL
請描述鋅與硫酸反應(yīng)的快慢的變化并解釋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鋅與硫酸反應(yīng)的快慢可能還受哪些因素影響?設(shè)計實驗驗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2013海南)下列金屬單質(zhì)能與硫酸銅反應(yīng)的是
A.銀B.金C.銅D.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向Cu(NO3)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鐵粉充分反應(yīng),下列情況中可能出現(xiàn)的是(    )
A.溶液中有Fe2+、Cu2+,不溶物為Cu
B.溶液中有Fe2+、Cu2+,不溶物為Fe。
C.溶液中只有Cu2+ ,不溶物為Fe、Cu
D.溶液中只有Fe2+ ,不溶物為。Fe、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向硫酸銅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鐵粉充分反應(yīng)后過濾。下列情況可能出現(xiàn)的是(   )
①濾液中有硫酸亞鐵、硫酸銅,濾出的固體為銅
②濾液中有硫酸亞鐵、硫酸銅,濾出的固體為鐵
③濾液中只有硫酸亞鐵,濾出的固體為鐵、銅
④濾液中只有硫酸銅,濾出的固體為鐵、銅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1)我國是現(xiàn)代濕法冶金術(shù)的先驅(qū),早在西漢時期,劉安在《淮南萬畢術(shù)》中寫到“曾青得鐵則化為銅”。這里的曾青是指硫酸銅一類的化合物,請寫出硫酸銅與鐵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反應(yīng)屬于________反應(yīng)(填寫基本反應(yīng)類型)
(2)元素與人體健康有密切的關(guān)系,如缺鐵易導(dǎo)致__________的毛病
(3)鐵制品的一大缺點是易銹蝕,鐵生銹是鐵與_______­­­­­­­­­­­和________發(fā)生化學反應(yīng),為防止鐵生銹,通?刹捎玫姆椒ㄊ莀__________(寫任意一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金屬在生產(chǎn)生活中應(yīng)用廣泛.
(1)最初輸水管材用鑄鐵,目前多用塑料管,輸送熱水一般用銅管.下列管材不屬于金屬材料的是  (填字母序號).

(2)鋼鐵生銹的條件是 與氧氣和水同時接觸 .廢鋼鐵可回收重新冶煉,用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的化學方程式為                                
(3)某同學將一小包銅粉和鐵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銀溶液中,使其充分反應(yīng)后過濾,得到固體和藍色濾液.
①銅和硝酸銀溶液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為                                   
②濾液中的溶質(zhì)組成可能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