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5.下列實驗設計不正確的是( 。
A.除去銀粉中的鐵粉:加入足量的稀鹽酸,過濾、洗滌、干燥
B.除去氧化銅粉末中的碳粉:在氧氣流中灼燒
C.除去碳酸鈣固體中的氯化鈣:加入足量的稀鹽酸
D.驗證酒精中含有氫元素:將酒精點燃后在火焰上方罩個干燥的燒杯

分析 根據原物質和雜質的性質選擇適當的除雜劑和分離方法,所謂除雜(提純),是指除去雜質,同時被提純物質不得改變.除雜質題至少要滿足兩個條件:①加入的試劑只能與雜質反應,不能與原物質反應;②反應后不能引入新的雜質.

解答 解:A、鐵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銀不與稀鹽酸反應,再過濾,洗滌,干燥,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正確;
B、碳和氧氣反應產生二氧化碳,可以除去碳粉,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正確;
C、鹽酸能夠和氧化鈣、碳酸鈣反應產生氯化鈣,把碳酸鈣也除去了,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錯誤;
D、酒精燃燒會產生水,因此干而冷的燒杯內壁有水霧產生,可以驗證酒精中含有氫元素,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正確;
故選項為:C.

點評 物質的分離與除雜是中考的重點,也是難點,解決除雜問題時,抓住除雜質的必需條件(加入的試劑只與雜質反應,反應后不能引入新的雜質)是正確解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5.水是生命之源,水與人類的生活和生產密切相關,請回答以下問題:
(1)魚類能在水中呼吸,是 因為水中溶有氧氣;
(2)蔗糖在熱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得快,用分子的觀點解釋為溫度升高,分子的擴散速度加快,所以蔗糖在熱水中溶解快;
(3)自來水廠通常用凈水劑處理微小的懸浮物,常加入的凈水劑是明礬;X是一種新型的自來水消毒劑,制取X的化學方程式為:Cl2+2NaClO2=2NaCl+2X,則X的化學式為ClO2.生活中常用肥皂水來檢測自來水是硬水還是軟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如圖列舉了四個常見實驗,回答有關問題.

(1)B實驗中,能夠觀察到的現象為燃著的小木條熄滅;
(2)C實驗中,待紅磷熄滅并冷卻到室溫后,打開彈簧夾,發(fā)現進入集氣瓶的水少于$\frac{1}{5}$,可能的原因是紅磷過少、未冷卻到室溫就打開止水夾、裝置漏氣;
(3)D實驗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
(4)上述實驗中,在操作正確的前提下,不能達到實驗目的是AB(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分析下列三個化學反應,回答問題.
①BaCO3+2HCl═BaCl2+H2O+CO2
②K2CO3+2HNO3═2KNO3+H2O+CO2
③(NH42CO3+H2SO4═(NH42SO4+H2O+CO2
(1)從物質分類角度看,反應中的HCl、HNO3、H2SO4都屬于化合物中的酸;
(2)這三個不同的化學反應中生成的共同物質是H2O和CO2;
(3)稀鹽酸與N2CO3之間所發(fā)生的反應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為Na2CO3+2HCl═2NaCl+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下列實驗現象描述不正確的是( 。
A.白磷自燃產生大量的白煙
B.硫在空氣中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
C.二氧化碳通過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變紅
D.細鐵絲在空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某同學按圖裝置對質量守恒定律進行實驗探究,反應前天平平衡,將稀鹽酸倒入燒杯中與碳酸鈉充分反應后再稱量,觀察到反應后天平不平衡.
(1)該反應遵守(填“遵守”或“不遵守”)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逸散到空氣中.
(2)由質量守恒定律和化學反應的實質可知,化學反應前后一定不變的是①②⑤⑥(填序號)
①原子種類 ②原子數目 ③分子種類  ④分子數目 ⑤元素質量  ⑥物質總質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水是生命之源,人類的生活生產離不開水.
(1)自來水屬于混合物(填“純凈物”或“混合物”).檢驗自來水是硬水還是軟水,可選用的物質是肥皂水.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殺菌消毒的方法是加熱煮沸.
(2)某同學收集到一杯有臭味的混濁污水,先用濾紙進行過濾,過濾時所用的玻璃儀器有燒杯、玻璃棒和漏斗,過濾后發(fā)現水雖然變清,但是依然有臭味,能夠除去臭味的方法是用活性炭吸附.
(3)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可以哪些采取節(jié)水措施?
A生活中可以一水多用  B農業(yè)用水中可以漫灌改為滴灌
(4)該同學為了探究水的組成,做了水的電解實驗,如圖所示.用文字表達式表示其實驗原理:水$\stackrel{通電}{→}$氫氣+氧氣,實驗開始后發(fā)現兩極都有氣泡冒出,試管1中的氣體是氫氣,此實驗能夠證明水是由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下列關于物質的用途,只利用其物理性質的是( 。
A.氫氣做燃料B.干冰做制冷劑C.氧氣供給呼吸D.紅磷做煙幕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實驗是化學學習的一種重要手段,如利用電解水實驗可探究水的組成.請根據電解水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通電后電極上出現氣泡,并匯集到試管上端.負極產生的氣體與正極產生的氣體的體積比為2:1,經檢驗,負極產生的氣體是H2(填化學式),正極產生的氣體是O2(填化學式).
(2)實驗時常在水中加入硫酸鈉或者氫氧化鈉,目的是增強水的導電性.
(3)水通電后發(fā)生化學變化,化學方程式為2H2O$\frac{\underline{\;通電\;}}{\;}$2H2↑+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