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同學圍繞蜂窩煤燃燒進行了如下探究,其中依據(jù)質量守恒定律解釋的是
A、將煤爐門關上,煤層上方發(fā)現(xiàn)藍色火焰。 解釋:此時氧氣不足而產(chǎn)生的CO在燃燒
B、煤燃燒完后煤灰質量比煤的質量輕。 解釋:煤燃燒后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等氣體逸出
C、在煤爐上方放一壺水不能防止CO中毒。 解釋:CO難溶于水
D、將煤做成蜂窩狀就更易燃燒。 解釋:蜂窩狀的煤與空氣接觸面積增大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校研究性學習小組到實驗室進行探究實驗.他們準備用加熱高錳酸鉀的方法制取氧氣并驗證氧氣的性質.
(1)請指出右圖中所用儀器的名稱: 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
(2)他們所用的裝置圖中有一些錯誤,請你為他們指出來:
③
④
用這種方法收集氧氣時,當氣泡______再開始收集,收集滿氧氣后,應用玻璃片蓋住集氣瓶口,并且應______(填“正放”或“倒放”)在桌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向污染宣戰(zhàn)”是今年世界環(huán)境日的中國主題。下列建議不可行的是 ( )
A.分類回收垃圾,以促進資源再生 B.禁止使用化肥農藥,以防止水體污染
C.使用清潔能源,以減少大氣污染 D.嚴禁隨意焚燒秸稈,以減少PM2.5的排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現(xiàn)有下列實驗裝置圖,結合該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標號儀器的名稱:① 。
(2)實驗室選用A裝置來制取氧氣,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若要收集比較純凈的氧氣,可選用的收集裝置是 (填序號)。收集完后,將帶火星
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木條不復燃,則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調
整裝置A中試管的傾斜角度,應調節(jié)上圖圓圈中A、B、C處哪個按鈕:_________。
(3)查閱資料:①實驗室可以在常溫下將石灰石固體和稀鹽酸(液態(tài))混合制取二氧化碳
氣體;②通常情況下,二氧化碳(CO2)是一種無色、無氣味密度比空氣大且能溶于水的氣
體。根據(jù)以上信息推測: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從A~E中可以選擇制取CO2的裝置組合
是 。若用F裝置來收集二氧化碳,氣體可以從 (填“a”或“b”)端通入。
(4)過氧化氫也可用于實驗室制取氧氣,相比于高錳酸鉀,用過氧化氫則更好,理由是(至少寫出2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過氧化氫制取氧氣時,需要用到催化劑,設計如下四種實驗,比較二氧化錳和氧化銅對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時的催化作用,其中觀察效果最差的是 (填序號)。
A.第一組同時實驗,觀察比較反應過程中兩個氣球體積的變化
B.第二組同時實驗,觀察比較反應過程中兩個試管內產(chǎn)生氣泡的快慢
C.第三組分兩次實驗,看木條是否能復燃
D.第四組分兩次實驗,比較收集一定體積的氣體所需要的時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日本已經(jīng)開始生產(chǎn)以二氧化碳為冷媒(制冷)物質的汽車空調。它與氟利昂相比有很多優(yōu)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制冷過程中,二氧化碳發(fā)生了化學變化
B、可以回收利用工廠排放的二氧化碳,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C、使用二氧化碳冷媒會導致臭氧層空洞
D、可根據(jù)二氧化碳的氣味判斷二氧化碳是否泄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實驗室常用下列裝置制取氣體,我能根據(jù)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用A裝置制取某種氣體的一個化學方程式為 。
(2)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粉末混合制取氧氣,我不選B而選用C做氣體發(fā)生裝置,其優(yōu)點是 。
(3)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粉末混合制取氧氣不選A裝置的原因是
由此可以得出,在選擇發(fā)生裝置時需要考慮的是: ;
你認為在選擇收集裝置時需要考慮的是: 。
(4)實驗室制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是: ;
發(fā)生裝置應選 ,收集裝置應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5年4月7日為“世界衛(wèi)生日”,其主題是“從農場到餐桌,食品安全人人有責”,F(xiàn)在市場上的食品添加劑種類繁多。丙酸鈉是一種常用的食品添加劑,其化學式為C3H5OxNa,已知該化合物中碳元素與氧元素的質量比為9:8,請計算:
(1)丙酸鈉由 種元素組成;
(2)X= ;
(3)該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