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B、C三種物質(zhì)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據(jù)圖回答:
(1)t1℃時,A、B、C三種物質(zhì)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B>A=C;
(2)在t2℃時,A、B、C三種飽和溶液,降溫到t1℃時仍然是飽和溶液的是A、B;
(3)把C的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的方法有:加溶質(zhì)、蒸發(fā)溶劑、升高溫度;
(4)當A中含有少量B時為了得到純凈的A,可采用降溫結(jié)晶的方法; 
(5)t2℃時,A飽和溶液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是33.3%(精確到0.1%).

分析 根據(jù)題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線可知:A、B兩種固體物質(zhì)的溶解度,都是隨溫度升高而增大,而C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少;t1℃時,A、B、C三種物質(zhì)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B>A=C;在t2℃時,A、B、C三種飽和溶液,降溫到t1℃時仍然是飽和溶液的是A、B;把C的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的方法有:加溶質(zhì)、蒸發(fā)溶劑、升高溫度;當A中含有少量B時為了得到純凈的A,可采用降溫結(jié)晶的方法;有關質(zhì)量分數(shù)的計算要準確.

解答 解:(1)由溶解度曲線可知:t1℃時,A、B、C三種物質(zhì)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B>A=C;故答案為:B>A=C;
(2)在t2℃時,A、B、C三種飽和溶液,降溫到t1℃時仍然是飽和溶液的是A、B,因為A、B兩種固體物質(zhì)的溶解度,都是隨溫度升高而增大,而C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少;故答案為:A、B;
(3)把C的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的方法有:加溶質(zhì)、蒸發(fā)溶劑、升高溫度,因為C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少;故答案為:升高溫度;
(4)當A中含有少量B時為了得到純凈的A,可采用降溫結(jié)晶的方法,因為A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比B大;故答案為:降溫結(jié)晶;
(5)t2℃時,A飽和溶液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frac{50g}{150g}×100%≈33.3%$;故答案為:33.3%;

點評 本考點考查了溶解度曲線及其應用,通過溶解度曲線我們可以獲得很多信息;還考查了有關溶液和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的計算,有關的計算要準確,本考點主要出現(xiàn)在選擇題和填空題中.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分析推理是在化學學習中常見的一種思維方法,合理的推理可以增強學習效果.下列分析推理合理的是( 。
A.濃鹽酸有揮發(fā)性,所以濃硫酸也有揮發(fā)性
B.食鹽可以在水中溶解,所以水能溶解任何物質(zhì)
C.酒精和水混合之后體積小于未混合之前兩者的體積之和,所以分子之間都有間隔
D.酸雨的pH值小于7,所以pH值小于7的雨水都是酸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交警對司機“酒駕”進行呼氣檢測的化學原理是:橙色K2Cr2O7的酸性溶液遇乙醇迅速生產(chǎn)藍綠色鉻的離子(Cr3+).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
A.酒中含有的酒精屬于有機物,也是氧化物
B.乙醇中含有2個碳原子,6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
C.K2Cr2O7中鉻元素的化合價為+6價
D.橙色K2Cr2O7的酸性溶液滴入石蕊,溶液變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3.判斷下列大小或強弱關系,并用“<”、“>”或“=”填空.
(1)相對分子質(zhì)量:油脂<蛋白質(zhì);
(2)導電性強弱:食鹽水>蔗糖水;
(3)熔點高低:黃銅絲<銅;
(4)核外電子數(shù):鎂原子>鎂離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20.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具備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是學習化學和進行化學探究活動的基礎和保證.根據(jù)如圖回答問題:
(1)圖甲中c儀器的名稱是膠頭滴管.
(2)連接儀器a與d連接時,使a較容易插入d的措施是用水濕潤長頸漏斗玻璃管的下端;
(3)圖乙所示實驗中的錯誤是藥品和砝碼放顛倒了,稱取氯化鈉的實際質(zhì)量為12g.
(4)利用裝置丙制O2所用的反應物為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填名稱),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5)圖丙的氣體發(fā)生裝置還存在一定的不足,要使裝置能控制反應速率,可選用圖丁中的f(選填字母編號)代替圖丙中的長頸漏斗.
(6)如圖2是某微型實驗的裝置圖.擠壓膠頭滴管后,a處的現(xiàn)象是變成紅色;b處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微型裝置尾部的蠟燭實驗說明CO2具有的性質(zhì)是不燃燒(不支持燃燒等)(答出一條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0.A、B、C三種固體物質(zhì)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當A中混有少量的B時,常用的提純方法是降溫結(jié)晶.
(2)將A、B、C三種物質(zhì)的飽和溶液從t3℃降到t1℃,所得溶液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關系由大到小的順序是B>A>C.
(3)t1℃時,將75gA物質(zhì)的飽和溶液加入50g水,所得溶液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是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7.實驗室常用氫氧化鈉溶液來吸收一種有毒氣體-氯氣,其反應原理為:Cl2+2NaOH═X+NaClO+H2O,則X的化學式為NaCl,將氯氣通入石灰水中也會發(fā)生類似反應,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4.味精,是國內(nèi)外廣泛使用的增鮮調(diào)味品之一,為白色柱狀結(jié)晶體,其主要成分為谷氨酸鈉(C5H8NO4Na)和食鹽.味精被攝入人體內(nèi),谷氨酸鈉與胃酸作用生成谷氨酸和氯化鈉,很快被消化吸收為蛋白質(zhì),并參與人體中的多種新陳代謝.請回答:
(1)谷氨酸鈉(C5H8NO4Na)中H、N、Na、元素的質(zhì)量比為8:14:23;
(2)谷氨酸鈉(C5H8NO4Na)中氧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甲、乙兩種物質(zhì)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B.t1℃時,甲和乙的飽和溶液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一定相等
C.將t2℃時甲的不飽和溶液變?yōu)轱柡腿芤,可采取升溫的方?/td>
D.分別將甲、乙的飽和溶液從t2℃降到t1℃,析出甲的質(zhì)量一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