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5.選擇下列A-E物質回答問題(用序號填空):A、鈦合金  B、酒精  C、金剛石  D、氫氧化鈉  E、干冰
(1)B是一種可再生的綠色能源.
(2)C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質,可用來裁玻璃.
(3)常用作制冷劑和進行人工降雨的是E.
(4)A與人體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因此可用來制造人造骨.
(5)爐具清潔劑中含有的可去除油污的物質是D.

分析 根據(jù)物質的性質進行分析;酒精是可再生的能源;金剛石是天然物質中硬度最大的物質;干冰升華易吸熱,可用于人工降雨;鈦合金與人體骨骼有很好的相容性;氫氧化鈉可以用于清洗油污.

解答 解:(1)酒精可以由糧食發(fā)酵生成,是可再生的能源,故填:B;
(2)金剛石是天然物質中硬度最大的物質,可用于刻劃玻璃,故填:C;
(3)干冰升華易吸熱,可用于人工降雨,故填:E;
(4)鈦合金與人體骨骼有很好的相容性,常用來制人造骨,故填:A;
(5)氫氧化鈉可以用于清洗油污,故填:D.

點評 本題考查了常見物質的用途,完成此題,可以依據(jù)物質的性質進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用化學用語填空
①氫元素H ②2個銅原子2Cu③五氧化二磷P2O5
④鐵離子Fe3+ ⑤5個硫酸根離子5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據(jù)公安部消防局統(tǒng)計,2014年,全國共接報火災39.5萬起,直接財產損失43.9億元,應用化學知識能有效地預防和控制火災,下面的天火原理解釋不正確的是( 。
滅火實例滅火原理
A住宅失火時,消防隊員用水滅火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
B酒精在桌上著火時,用濕抹布蓋滅隔絕空氣或氧氣
C炒菜油鍋著火時,用鍋蓋蓋熄隔絕空氣或氧氣
D撲滅森林火災時,設置隔離帶可燃物與燃燒物隔離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據(jù)下面圖一、圖二的有關信息,按題目要求回答問題:

(1)圖一是向氫氧化鈉溶液中逐滴加入鹽酸時溶液溫度與鹽酸溶液體積之間的變化關系圖.圖中M點的意義氫氧化鈉和鹽酸恰好完全反應,氫氧化鈉和鹽酸的反應是放熱反應(填“放熱”或“吸熱”).
(2)圖二是向碳酸鈉溶液中逐滴加入鹽酸時有關反應圖象,該圖象說明向碳酸鈉溶液中加入鹽酸時反應分兩步完成.第一步,當加入鹽酸的體積在0~v1 mL時無氣泡產生,此時發(fā)生的反應是Na2CO3+HCl═NaHCO3+NaCl;第二步,當加入鹽酸的體積大于v1mL后,NaHCO3與鹽酸反應產生氣體,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HCO3+HCl=NaCl+CO2↑+H2O.當所加鹽酸的體積等于v2ml時,溶液中存在的溶質是NaCl,所加鹽酸體積大于v2ml時,向溶液的中滴加紫色石蕊變紅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下列各種物質的用途中,利用了其化學性質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飽和氯化鈉溶液用于選種
C.液氮冷凍麻醉條件下做手術D.二氧化碳用作氣體肥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如圖所示裝置常用于實驗室制取氣體.根據(jù)給出的裝置回答下列問題:

(1)指出編號儀器名稱:①鐵架臺,②長頸漏斗.
(2)實驗室利用A裝置制取氧氣,反應原理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為: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利用C裝置收集氧氣的最佳時刻是導管口有氣泡連續(xù)冒出.用收集到的氧氣完成硫粉燃燒實驗后,還需向集氣瓶內加入適量氫氧化鈉溶液,目的是吸收二氧化硫.
(3)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應選擇的裝置是BE(從A-E中選擇),使用該套裝置制取氣體的突出優(yōu)點是可控制反應的發(fā)生和停止,該反應原理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為CaCO3+2HCl=CaCl2+H2O+CO2↑.若改用F裝置收集二氧化碳,則氣體應從b端進入.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氫氣體與水蒸氣,可使用G、H裝置將以上雜質氣體除去,則裝置正確的連接順序是:混合氣體→e→f→c→d(用端口字母表示).
(4)甲烷是一種無色、無味、難溶于水的氣體,實驗室用加熱無水醋酸鈉和堿石灰的固體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則實驗室制取并收集甲烷應選擇的裝置組合是AC.
(5)若鋅和鎂混合物的質量為4.8g與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應,則該稀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可能是BC(填字母).
 A.5%    B.10%    C.15%   D. 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下列是初中化學中的三個實驗,請按要求填空:

(1)A實驗中紅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4P+5O2$\frac{\underline{\;點燃\;}}{\;}$2P2O5,實驗說明氧氣的體積約占空氣的$\frac{1}{5}$,實驗成功的關鍵是①②③④(填序號).
①裝置氣密性好;  、趯嶒炃皧A緊止水夾; 、奂t磷過量或足量;
④冷卻后再打開止水夾;   ⑤要選用教室內的空氣
(2)B實驗中,由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熱水中的白磷沒有燃燒可以得知,可燃物燃燒的條件之一是可燃物與氧氣接觸才能燃燒.
(3)C實驗中燒杯①(填編號)中的溶液變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下列物質不可能通過相應金屬與稀硫酸(或鹽酸)發(fā)生置換反應得到的是( 。
A.硫酸鋅B.硫酸鐵C.氯化亞鐵D.氯化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甲圖所示為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裝置及藥品.

(1)為獲得較為準確的實驗數(shù)據(jù),下列做法不正確的是B.
A.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B.點燃紅磷后緩慢將燃燒匙插入瓶中,塞緊瓶塞
C.燃燒匙中的紅磷足量
D.紅磷熄滅,廣口瓶冷卻后打開彈簧夾
(2)寫出紅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4P+5O2$\frac{\underline{\;點燃\;}}{\;}$2P2O5,燒杯中水倒吸進集氣瓶的原因紅磷燃燒消耗氧氣,瓶內壓強減。粞b置的氣密性良好,操作規(guī)范,小剛用量筒測量進入瓶中水的體積,能粗略測得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小剛多次實驗,測定數(shù)據(jù)如表:(氧氣瓶的容積為100mL)
組別123456
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mL2822192019.518
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第2,3,4,5,6組驗證出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frac{1}{5}$,第1組出現(xiàn)較大偏差的原因可能是點燃紅磷后緩慢伸入集氣瓶.
(3)小王同學用足量的硫粉代替紅磷來做此實驗,小王能否達到實驗目的不能
(4)小李用配制的發(fā)熱劑按圖乙裝置實驗,他將足量的發(fā)熱劑涂抹在廣口瓶內壁的四周,用白磷做實驗.實驗的測量結果與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更接近,推測其主要原因:增大與氧氣的接觸面積,加速氧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