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涂改液用量雖少毒性卻不小,大多數(shù)涂改液在使用時會聞到特殊的氣味,從分子的角度可以解釋為( 。
A.分子可以再分B.分子之間有間隔
C.分子在不斷運動D.分子可以構成物質

分析 根據(jù)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質量和體積都很小;分子之間有間隔;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物質的分子性質不同,結合事實進行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 解:大多數(shù)涂改液在使用時會聞到特殊的氣味,是因為涂改液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斷的運動的,向四周擴散,使人們聞到特殊氣味.
A、由分子的性質可知,使用涂改液時會聞到特殊的氣味的主要原因與分子可以再分無關,故選項錯誤.
B、由分子的性質可知,使用涂改液時會聞到特殊的氣味的主要原因與分子之間有間隔無關,故選項錯誤.
C、由于分子是在不斷的運動的,這是造成使用涂改液時會聞到特殊的氣味的主要原因,故選項正確.
D、由分子的性質可知,使用涂改液時會聞到特殊的氣味的主要原因與分子可以構成物質無關,故選項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質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質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是解答此類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下列結構示意圖表示陽離子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某同學對CaH2的制備和性質進行探究.
【閱讀資料】①用H2與鈣加熱制得CaH2
②鈣遇水立即發(fā)生劇烈反應生成一種堿和一種氣體
③CaH2要密封保存,遇水反應也生成一種堿和一種氣體
【CaH2的制備】設計的制取裝置如圖所示.

(1)裝置B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氣;裝置D的作用是防止空氣中的水蒸氣與鈣反應;
(2)制備CaH2實驗結束后,取少量產(chǎn)物,小心加入水中,觀察有氣泡產(chǎn)生,在溶液中滴入石蕊試液后顯藍色.該同學據(jù)此判斷:實驗中確有氫化鈣生成,其他同學提出結論不一定正確,原因是也可能是鈣和水反應.
【CaH2的性質探究】
取少量上述制得的CaH2 樣品加入到足量的碳酸鈉溶液中,產(chǎn)生大量氣泡,過濾,得到濾渣和濾液.經(jīng)檢驗濾渣的成分是碳酸鈣.該同學進行了如下的探究.
(3)點燃產(chǎn)生的氣體,火焰淡藍色;將燃燒產(chǎn)物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無現(xiàn)象.則該氣體為H2   (寫化學式).
(4)對濾液中溶質的成分做出如下猜測并進行實驗:
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OH、Ca(OH)2
猜想三:NaOH、Na2CO3           猜想四:NaOH、Na2CO3、Ca(OH)2
經(jīng)過討論,大家一致認為猜想四不合理,請用化學方程式說明原因Na2CO3+Ca(OH)2=CaCO3+2NaOH
【實驗驗證】
實驗現(xiàn)象結論
實驗一:取濾液,向其中滴入少量 Na2CO3溶液無明顯現(xiàn)象猜想二不成立
實驗二:另取濾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稀鹽酸過一會兒有氣泡產(chǎn)生猜想三成立
【定量分析】
取制得的CaH2樣品1g(假設不含其他雜質)加入到足量的Na2CO3溶液中,充分反應后,過濾、洗滌、干燥稱得CaCO3質量為2g,則該樣品中CaH2的質量分數(shù)為8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設計實驗驗證】為驗證NaOH溶液與NaHCO3溶液混合確實發(fā)生了反應,某同學設計了甲乙丙三組實驗.

(1)甲組實驗中,試管內的現(xiàn)象是無明顯現(xiàn)象.
(2)乙組實驗無明顯現(xiàn)象.設置乙組實驗的目的是證明氫氧化鈉不會與氯化鈣反應.
(3)實驗丙的現(xiàn)象是:開始無現(xiàn)象,加入CaCl2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試解釋出現(xiàn)此現(xiàn)象的原因是氫氧化鈉和碳酸氫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碳酸鈉和氯化鈣反應生成白色的碳酸鈣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科學實驗方案是根據(jù)特定實驗目的而設計的.學習了“酸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色”的知識后,進一步了解到“鹽酸能電離產(chǎn)生H+和Cl-,氯化鈉能電離產(chǎn)生Na+和Cl-”.為深入研究某一問題,小科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方案,請回答:
(1)往三支試管中分別滴入2滴紫色石蕊試液后,乙試管中的溶液將變?yōu)榧t色;
(2)小科設計的實驗方案研究的主要問題是酸中的哪種離子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區(qū)別下列各組物質,選擇的實驗方法不能達到目的是(  )
A.CO2和CO:聞氣味
B.黃銅片和銅片:相互刻畫
C.濃鹽酸和濃硫酸:分別用玻璃棒蘸取點在濾紙上
D.BaCl2溶液和KNO3溶液:分別加入Na2SO4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8.(1)空氣通過進風口與原料中的焦炭充分反應,其化學方程式為O2+C$\frac{\underline{\;點燃\;}}{\;}$CO2
(2)由(1)中產(chǎn)生的氣體與熾熱的焦炭會繼續(xù)反應,其化學方程式為CO2+C$\frac{\underline{\;高溫\;}}{\;}$2CO.
(3)生成生鐵的主要反應為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溫\;}}{\;}$2Fe+3CO2,該反應中發(fā)生氧化反應的物質是B(填序號).
A.Fe2O3   B.CO   C.Fe   D.CO2
(4)高爐氣體的主要成分為N2、CO、CO2,如果將高爐氣體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NaOH+CO2=Na2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已知NaHCO3在270℃時完全分解為碳酸鈉、水和二氧化碳.而Na2CO3受熱不分解.現(xiàn)有某工廠生產(chǎn)出的一批
NaHCO3產(chǎn)品中混有少量的Na2CO3,某興趣小組同學為了測定該產(chǎn)品中NaHCO3的質量分數(shù),設計了下列兩種實驗方案
方案一:樣品$\stackrel{稀硫酸}{→}$測定生成CO2的質量.
(1)本實驗采用如圖所示的裝置,C中盛放的物質是濃硫酸.
(2)若把分液漏斗中的稀硫酸改為稀鹽酸,在其他操作正確的情況下,不能(填“能”或”不能“)準確測定樣品中NaHCO3的質量分數(shù).
方案二:樣品$\stackrel{加熱}{→}$測定剩余固體質量.
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①取一只潔凈的坩禍,稱得質最為21.2克.冉向其中加入樣品,稱得總質量為41.2克;
②加熱盛有樣品的坩堝;
③將坩堝充分冷卻,稱量坩堝和剩余固體的質量;
④多次重復步驟②和③至恒重,稱得坩堝和剩余固體的總質量為35.0克.
(3)實驗時需要重復“加熱、冷卻、稱量”操作多次.其目的是使碳酸氫鈉完全反應.
(4)根據(jù)題意,計算樣品中NaHCO3的質量分數(shù),寫出計算過程.(已知: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硫酸(H2SO4)是一種常見的酸,在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價是( 。
A.-2B.+4C.+6D.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