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貼在汽車加油站的宣傳廣告如圖所示。下列圍繞這幅廣告畫敘述中錯誤的是( 。

A.由玉米生產(chǎn)的乙醇可添加在汽油中作汽車燃料

B.玉米汁可作汽車燃料

C.推廣玉米生產(chǎn)的燃料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當前的能源危機

D.以農(nóng)作物玉米為原料來生產(chǎn)化學品是可行的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20年廣東省河源市中考一模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如圖是電解水實驗的裝置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在水中加入少量氫氧化鈉以增強導電性

B.a管的氣體能使燃著的木條燃得更狂,b管的氣體能被點燃

C.反應一段對間后,a、 b玻璃管中產(chǎn)生的氣體體積比約為2:1

D.由電解水實驗得出結(jié)論: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鹽城市教育集團2019-2020學年九年級下學期學情調(diào)研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碳酸鈉、氫氧化鈉和水的混合物若干,與100g7.3%的鹽酸恰好完全反應,將反應后的溶液蒸干,可得晶體質(zhì)量為()

A.5.85g B.11.7g C.23.4g D.9.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中考題原創(chuàng):2019年世界水日 題型:單選題

我國地球化學調(diào)查報告正式公布,本次全國地下水約有約三分之一地下水屬于不可飲用水。下列標志是我國“國家節(jié)水標志”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20年山東省德州市中考模擬化學試卷 題型:實驗題

下圖是實驗室制取氣體常用的發(fā)生裝置和收集裝置。

(1)寫出儀器①的名稱_____。

(2)寫出實驗室用加熱高錳酸鉀制氧氣的化學方程式___。

(3)實驗室里,常用鋅與稀硫酸反應來制取氫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利用該反應制取氫氣,發(fā)生裝置應選___(填字母,下同),收集裝置應選___。

(4)已知:一氧化氮(NO)氣體難溶于水,在空氣中容易發(fā)生如下反應:NO +O2→NO2(二氧化氮),則收集NO氣體應選用的裝置是___,其原因是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9年湖北省襄陽市宜城市中考模擬化學試卷 題型:計算題

實驗室現(xiàn)用50g 98%的濃硫酸溶液配制成49%的稀硫酸溶液100g,需加___________mL的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9年湖北省襄陽市宜城市中考模擬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將金屬鈉與液態(tài)氨反應得NaNH2,再將NaNH2與N2O反應可生成NaN3,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則X的化學式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9年6月山東省棗莊市滕州市中考三;瘜W試卷 題型:科學探究題

將冷的濃硫酸加入到裝有碳粉的圓底燒瓶中,無明顯現(xiàn)象。加熱該混合物,有大量氣泡產(chǎn)生,現(xiàn)對導出的氣體成分進行檢驗。

(查閱資料)

碳與濃硫酸在加熱時,除了生成水之外,還生成二氧化硫和碳的一種氧化物;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都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其中,二氧化硫還能使紫紅色的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實驗驗證)某化學興趣小組在老師指導下設計了如圖所示實驗裝置進行檢驗(溫馨提示:丁裝置的A. B. C中均裝有紫紅色的酸性高錳酸鉀溶液)。

(1)為了完成對導出氣體的驗證,請將上述裝置進行正確的連接:甲→___→___→丙→___。(填序號)

(2)請完成下表中的相關內(nèi)容: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jié)論

乙中觀察到氧化鐵粉末___,澄清石灰水___

證明碳與濃硫酸加熱反應生成碳的

氧化物是二氧化碳而不是一氧化碳

丁裝置A中溶液___

證明氣體中有二氧化硫

丁裝置C中溶液___

丁裝置C的作用是驗證二氧化硫全部除去

戊中白色固體變藍

證明氣體中有___

(獲得結(jié)論)碳與濃硫酸加熱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中考題原創(chuàng):安全、放心使用食品保鮮膜 題型:單選題

我國規(guī)定:超市、商場、集貿(mào)市場等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袋有償使用制度,在全國范圍內(nèi)禁止生產(chǎn)、銷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下列有四種對“限塑令”的不同看法,不合理的是( )

A.限塑令有利于減少“白色污染”,達到節(jié)能減排目的

B.生活中禁止使用塑料制品

C.減少廢棄塑料的數(shù)目,達到節(jié)能減排的目的

D.提倡使用環(huán)保型購物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