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在宏觀、微觀和符號之間建立聯(lián)系是化學學科的重要思維方式.
(1)根據(jù)如圖1粒子結構示意圖,回答問題:
①上述示意圖圖1中,共包含種元素,它們之間的本質區(qū)別是不同.
②A、B、C、E中屬于陰離子的是(填離子符號).
③若D表示某元素的原子,則m= , 該粒子在化學變化中容易(選填“得到”或“失去”)電子.④若D為離子,則BD組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為
(2)圖2表示某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請畫出X分子的微觀示意圖

【答案】
(1)四;質子數(shù);S2;7;得到;NaCl
(2)
【解析】解:(1)①質子數(shù)決定元素的種類,上述示意圖圖1中,共有4種質子數(shù),共包含四種元素,它們之間的本質區(qū)別是質子數(shù)不同.②在E中,核內質子數(shù)=16<核外電子數(shù)=18,屬于陰離子,是硫離子,符號為:S2 . ③若D表示某元素的原子,由于在原子中核內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則m=17﹣2﹣8=7,最外層電子數(shù)大于4,該粒子在化學變化中容易得到電子.④由結構示意圖可知,若D為離子,應為氯離子,化合價為﹣1價,B為鈉離子,化合價為+1價,則BD組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為NaCl.(2)圖2表示某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由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及數(shù)目不變可知,X分子的微觀示意圖為: .所以答案是:(1)①四質子數(shù);②S2;③7,NaCl;(2)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符號中只有微觀意義,沒有宏觀意義的( )
A.H2
B.2H
C.Fe
D.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科學家設想利用太陽能加熱器“捕捉CO2”、“釋放CO2”,實現(xiàn)碳循環(huán),如圖所示:
(1)步驟1的化學方程式為:
(2)為確定步驟2中的碳酸鈣是否完全分解,設計的實驗步驟為:取少量固體于試管中,滴加過量溶液,若觀察到試管內 . 則分解不完全.
(3)CO2是寶貴的碳氧資源.CO2和H2在一定條件下可合成甲酸(HCOOH),此反應中CO2與H2的分子個數(shù)比為 , 若要檢驗甲酸水溶液是否顯酸性,能選用的有(填字母序號) a.無色酚酞溶液 b.紫色石蕊溶液 c.PH試紙.
(4)請列舉CO2的另一種用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把同樣大小的濾紙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開放在一塊薄銅片的兩側,加熱銅片的中部,下列實驗現(xiàn)象或結論錯誤的是(
A.實驗中使用銅片,是利用了銅的導熱性
B.實驗說明燃燒的條件之一是物質必須是可燃物
C.銅片受熱的一面變黑,是因為產(chǎn)生了CuO
D.實驗過程中乒乓球碎片先燃燒,濾紙碎片后燃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H、O、N、C、Cl、Na中選擇元素組成符合要求的物質,將其化學式填寫在橫線上: 最簡單的有機物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質是;焙制糕點所用發(fā)酵粉的主要成分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中國詩詞大會》是中央電視臺制作的特別節(jié)目,以弘揚中華傳統(tǒng)詩詞之美,促進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發(fā)揚.下列古詩詞只涉及物理變化的是(
A.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B.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C.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D.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向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氣體,再進行加熱,溶液顏色變化順序正確的是(
A.紅色﹣紫色﹣紅色
B.紫色﹣紅色﹣紫色
C.紅色﹣紫色﹣藍色
D.紅色﹣無色﹣紅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原子核中一定含有的粒子是(
A.中子
B.質子
C.電子
D.質子和中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元素周期表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重要工具.請根據(jù)下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內容)回答有關問題:
(1)請從上表中查出關于鈹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
(2)在第二周期(橫行)元素中,具有相對穩(wěn)定結構的(填元素名稱).
(3)第三周期共有非金屬元素種.
(4)第11號元素與第17號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是 , 構成該物質的微粒是(選填“分子”、“原子”或“離子”).
(5)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縱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則下列各組元素具有相似化學性質的是(選填選項字母). a.C和Ne b.Be和Mg c.Al和Si d.F和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