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小冰同學在實驗室中將4g由甲烷、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組成的混合氣體通入足量的氧氣中分別燃燒,將生成物依次通入盛有足量濃硫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的洗氣瓶中,實驗測得裝有濃硫酸的洗氣瓶增重5.4g,裝有氫氧化鈉的洗氣瓶增重9g,則混合物中一氧化碳的質量分數(shù)為( 。
A.28%B.35%C.50%D.56%

分析 根據(jù)濃硫酸有吸水性,實驗測得裝有濃硫酸的洗氣瓶增重5.4g,所以生成水的質量是5.4g,依據(jù)化學方程式計算甲烷的質量,求出甲烷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一氧化碳和氧氣點燃生成二氧化碳,依據(jù)題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計算.

解答 解:實驗測得裝有濃硫酸的洗氣瓶增重5.4g,所以生成水的質量是5.4g,
設甲烷的質量為x,生成水的質量為y
CH4+2O2$\frac{\underline{\;點燃\;}}{\;}$CO2+2H2O
16          44    36
x            y     5.4g
$\frac{16}{x}$=$\frac{44}{y}$=$\frac{36}{5.4g}$
 x=2.4g
 y=6.6g
所以原混合氣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質量為2.4g,
設原混合氣中一氧化碳質量為z
2CO+O2$\frac{\underline{\;點燃\;}}{\;}$2CO2
 56          88
  z         2.4g-(1.6g-x)     
  $\frac{56}{z}$=$\frac{88}{2.4g-(1.6g-x)}$
  x=1.4g
所以$\frac{1.4g}{4g}$×100%=35%.
故選:B.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了化學方程式的計算,難度偏大,注意解題的規(guī)范性和準確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實驗是實現(xiàn)科學探究的重要途徑.請回答以下有關問題:
(1)寫出實驗室在加熱條件下制取氧氣的一個化學方程式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利用該反應制取氧氣,發(fā)生裝置應選A (填序號,下同).
(2)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發(fā)生裝置應選B?裝置可用來測量生成的
CO2氣體的體積,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層植物油的目的是防止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溶于水,若不加油層會使測定結果偏小 (填“偏大”或“偏小”).
(3)實驗室制取氣體時,選擇發(fā)生裝置要考慮的依據(jù)是什么?
(4)長期使用的水壺內層會形成水垢,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用鹽酸可將其除去,現(xiàn)取水垢與鹽酸(過量)充分反應,水垢全部溶解,測得生成CO2的質量為0.88g,試計算:水垢中碳酸鈣的質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以下家庭食品制作中,發(fā)生了化學變化的是( 。
A.剁碎花椒B.鮮榨果汁C.烘焙糕點D.涼拌黃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從干冰、熟石灰、乙醇、鹽酸中選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質的化學式填空.
(1)在汽油中加入該物質以減少汽車尾氣的污染C2H5OH;
(2)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質Ca(OH)2;
(3)人體胃液中含有的酸HCl;
(4)常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質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下列實驗基本操作中錯誤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下列實驗現(xiàn)象描述正確的是( 。
A.氧化鐵與稀鹽酸反應,黑色固體消失,溶液由無色變成黃色
B.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白色火焰,放熱,生成一種無色氣體
C.分別點燃聚乙烯和聚氯乙烯,聚氯乙烯燃燒時產生刺激性氣味氣體氯化氫
D.硝酸銨與熟石灰研磨產生一種刺激性氣味氣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某興趣小組用20g98%的濃硫酸配制9.8%的稀硫酸,然后與加208.8gNa2CO3溶液恰好完全反應
(1)稀釋濃硫酸正確的方法是把濃硫酸緩緩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
(2)所用Na2CO3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是多少?(結果保留一位小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固體物質X在水、乙醇兩種溶劑中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在水和乙醇中物質X的溶解度都隨溫度上升高而增大
B.t1℃時,物質X在水中的溶解度為mg
C.t2℃時物質X的水溶液降溫至t1℃有晶體析出
D.t2℃時,物質X在水中與在乙醇中的溶解度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