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向硫酸銅、鋅粉和鐵粉的固體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鹽酸,反應停止后過濾,若濾出的濾渣中含有鐵粉,則下述結論正確的是( 。
A.濾渣中必定含有Zn、Cu,可能含有Fe
B.濾渣中必定含有Fe、Zn,可能含有Cu
C.濾液中必定含有Zn2+,可能含有Fe2+
D.濾液中必定含有Zn2+、Fe2+,可能含有Cu2+

分析 根據(jù)金屬活動順序表的應用進行分析.位于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鹽酸、硫酸中的氫;位于前面的金屬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屬從他們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換出來.

解答 解:由金屬活動順序表的可知,鋅比鐵活潑,鐵比銅活潑.所以,硫酸銅、鋅粉和鐵粉的固體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鹽酸,首先鋅粉與硫酸銅溶液、鹽酸反應,鋅粉反應完后,鐵與鹽酸和硫酸銅反應.溶液中一定有鋅離子,濾渣中一定有銅,若濾出的濾渣中含有鐵粉,則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硫酸銅,所以:
A、當鐵粉是過量的,把溶液中的銅,鹽酸完全反應,濾渣中必定含有Fe、Cu.故A錯誤;
B、當鋅粉是不足量的,濾渣中不含有Zn,一定含有Cu.故B錯誤;
C、由于鋅能與硫酸銅、鹽酸反應,溶液中一定含有Zn2+,當鋅反應后,鐵能與硫酸銅、鹽酸反應,溶液中就含有Fe2+,故C正確;
D、由于鐵有剩余,溶液中不可能含有Cu2+,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了學生對金屬活動順序表的運用以及半定量(如一定量、過量、少量等)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時要根據(jù)題意和金屬活動性順序細心分析.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推斷題

3.物質A、B、C、D均為單質,物質A′、B′、C′、D′均為氧化物;A與A′、B與B′、C與C′、D與D′含有相同元素.它們存在如下轉化關系:
A′→C′,A+B→B′,B′+D′→D,且A與D能發(fā)生反應(注:所需反應條件、部分反應物或生成物已省略).
(1)B的物質名稱是碳.
(2)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①A′→C′2H2O2$\frac{\underline{\;MnO_2\;}}{\;}$2 H2O+O2↑;
②B′+D′→D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溫\;}}{\;}$2Fe+3CO2;
③A與D反應3Fe+2O2 $\frac{\underline{\;點燃\;}}{\;}$Fe3O4
(3)若要實現(xiàn)D→C的轉化,所需試劑是稀硫酸(或稀鹽酸).
(4)將A與B反應的某生成物與C’混合后能發(fā)生化學反應,要證明該反應確實發(fā)生,應選擇的試劑是石蕊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竹炭包是一種集觀賞與空氣凈化為一體的產(chǎn)品.這種產(chǎn)品可對車內及室內空氣中的一氧化碳、甲醛等有害氣體進行吸附.某課外活動小組對竹炭進行初步探究.

【提出問題】竹炭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猜想與假設】竹炭中含有碳元素
【查閱資料】新鮮的血液,遇一氧化碳由鮮紅變?yōu)榘导t.
【設計實驗】所用裝置如圖所示.(資料信息:A裝置的作用為吸收空氣中的水和二氧化碳)
(1)實驗開始后,C裝置中產(chǎn)生白色沉淀,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Ca(OH)2=CaCO3↓+H2O,E裝置中新鮮的雞血變?yōu)榘导t色.此實驗說明竹炭具有的化學性質是可燃性
(2)小玥認為應在A、B裝置間,再增加一個C裝置,目的是檢驗二氧化碳已除盡.
(3)課外活動小組的同學設計的這套裝置的不足之處是沒有進行尾氣處理,請你設計解決的方法在a處用氣囊收集或加一盞點燃的酒精燈.
【結論】竹炭中含有碳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2016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四屆“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二十九屆“中國水周”.聯(lián)合國確定2016年“世界水日”的宣傳主題是“水與就業(yè)”(Water and Jobs).經(jīng)研究確定,我國紀念2016年“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活動的宣傳主題為“落實五大發(fā)展理念,推進最嚴格水資源管理”.下列跟水有關的變化中沒有化學變化的是( 。
A.水的凈化B.太陽能分解水制氫氣
C.海水曬鹽D.肥皂水區(qū)分硬水和軟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硬水中含有Ca(HCO32等物質,在加熱條件下Ca(HCO32會分解成CaCO3,寫出Ca(HCO32分解方程式,水垢成分CaCO3和Mg(OH)2,寫出用醋酸除去水垢的化學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一些大型化工企業(yè)選擇在遠離城市的長江下游沿岸建廠,下述理由錯誤的是( 。
A.化工企業(yè)需要大量的水
B.便于向長江內大量排污水
C.便于原材料和產(chǎn)品的運輸
D.減少化工企業(yè)生產(chǎn)過程中三廢對人口稠密地區(qū)的危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6.據(jù)有關資料介紹:將貝殼(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灼燒后與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鉀)在水中作用,可以得到氫氧化鉀.某化學課外小組的同學們?yōu)榱酥迫溲趸洠瑢⑸倭刻妓徕}充分灼燒后的固體放入燒杯中,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10%的碳酸鉀溶液,充分反應后過濾、洗滌得到固體A和溶液B,操作步驟如圖所示.請你與小組同學共同完成以下探究:

【提出問題1】固體A除了雜質外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與假設】甲同學:只有CaCO3 乙同學:CaCO3、Ca(OH)2
【實驗與探究】甲、乙同學為了驗證各自的猜想,分別進行了實驗:
實驗內容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
甲同學:取少量固體于試管中,向其中加入稀鹽酸有氣泡產(chǎn)生自己的猜想正確
乙同學:取少量固體于試管中,加水充分溶解、過濾,向濾液中滴加酚酞試液,向濾渣中滴加稀鹽酸溶液由無色變?yōu)榧t色,濾渣表面有氣泡產(chǎn)生自己的猜想正確
【反思與評價】小組同學討論后認為,甲同學的實驗不合理,原因是加入稀鹽酸有氣泡只能證明有碳酸鈣,不能證明有無氫氧化鈣;乙同學的實驗能證明他的猜想,因此小組同學確定了固體A的成分.
【提出問題2】溶液B中的溶質除KOH外,還含有的物質是什么?
【猜想與假設】丙同學:K2CO3  丁同學:Ca(OH)2
【表達與交流】結合對固體成分的探究,同學們經(jīng)過討論確定了丁同學猜想正確,理由是固體中含有氫氧化鈣,說明溶液中的碳酸鉀已完全反應.為了得到純凈的氫氧化鉀,需要向溶液B中滴加適量的一種溶液,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K2CO3+Ca(OH)2═CaCO3↓+2KOH,小組同學通過相應的實驗操作最終制得了氫氧化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如圖所示,電源電壓恒定,甲、乙兩杯中分別倒入相同質量分數(shù)的稀H2SO4,合上開關后,發(fā)現(xiàn) V1、V2表讀數(shù)U1、U2相同,小燈泡正常發(fā)光,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
A.若將甲溶液中的兩極靠近,會發(fā)現(xiàn)U2變小
B.若往乙溶液中滴入少量Ba(OH)2溶液,會發(fā)現(xiàn)U2變小
C.若往甲溶液中逐漸滴入Ba(OH)2溶液直到過量,小燈泡先變暗后變亮
D.溶液導電的原因是通電后稀H2SO4發(fā)生電離的緣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如圖各微粒的示意圖中:共有元素( 。
A.4種B.3種C.2種D.1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