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下列物質(zhì)轉(zhuǎn)化關系圖中,A、B、C、D、E、F、G、H、I均為初中化學常見物質(zhì),其中A、B為黑色粉末,C為紅色金屬單質(zhì),D能參與植物的光合作用,F(xiàn)為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堿,G、I均為難溶于水的物質(zhì).(圖中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1)用化學式表示:BC,GBaSO4
(2)寫出E與F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uSO4+Ca(OH)2═Cu(OH)2↓+CaSO4
(3)光合作用生成的淀粉在人體內(nèi)變成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發(fā)生緩慢氧化,同時放出熱量.寫出葡萄糖發(fā)生緩慢氧化的化學方程式:C6H12O6+6O2$\frac{\underline{\;酶\;}}{\;}$6CO2+6H2O.

分析 根據(jù)題干提供的信息進行分析,C為紅色金屬單質(zhì),故C是銅;D能參與植物的光合作用,故D是二氧化碳;A、B為黑色粉末,故A和B為氧化銅和碳,F(xiàn)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堿,故F是氫氧化鈣; E能與氯化鋇反應生成難溶性物質(zhì),故G為硫酸鋇,則X是硫酸,A是氧化銅,B是碳,E為硫酸銅;硫酸銅和F-氫氧化鈣反應產(chǎn)生氫氧化銅沉淀和硫酸鈣,I為難溶于水的物質(zhì),故I是氫氧化銅,H是硫酸鈣,據(jù)此解答.

解答 解:C為紅色金屬單質(zhì),故C是銅;D能參與植物的光合作用,故D是二氧化碳;A、B為黑色粉末,故A和B為氧化銅和碳,F(xiàn)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堿,故F是氫氧化鈣; E能與氯化鋇反應生成難溶性物質(zhì),故G為硫酸鋇,則X是硫酸,A是氧化銅,B是碳,E為硫酸銅;硫酸銅和F-氫氧化鈣反應產(chǎn)生氫氧化銅沉淀和硫酸鈣,I為難溶于水的物質(zhì),故I是氫氧化銅,H是硫酸鈣,因此:
(1)B是碳,G是硫酸鋇,故答案為:C; BaSO4;
(2)E與F反應是硫酸銅和氫氧化鈣反應產(chǎn)生氫氧化銅沉淀和硫酸鈣,故反應的方程式為:CuSO4+Ca(OH)2═Cu(OH)2↓+CaSO4
(3)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發(fā)生緩慢氧化產(chǎn)生二氧化碳和水,故反應的方程式為:C6H12O6+6O2$\frac{\underline{\;酶\;}}{\;}$6CO2+6H2O.

點評 本題為框圖式物質(zhì)推斷題,完成此題,關鍵是依據(jù)題干敘述找準解題的突破口,直接得出有關物質(zhì)的化學式,然后推斷得出其他物質(zhì)的化學式.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3.目前我國對能源的利用主要依賴化石燃料.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氣,它們是(填“可”或“不可”)不可再生的能源.
(2)化石燃料中的天然氣是比較清潔的燃料,其主要成分在空氣中充分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CH4+2O2$\frac{\underline{\;點燃\;}}{\;}$CO2+2H2O.
(3)氫氣被譽為最清潔的能源,其原因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為2H2+O2$\frac{\underline{\;點燃\;}}{\;}$2H2O,但目前氫能源還未被廣泛應用的原因之一是制取成本高(或貯存困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下列用字母表示的物質(zhì)由H、C、O、Na、Cl、Ca、Fe中的一種或幾種元素組成,它們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zhì).
(1)A在生命活動中可供給呼吸,則A的化學式為O2
(2)B是一種常見的金屬單質(zhì),與C溶液混合后生成一種在標準狀況下密度最小的氣體,則B與C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2HCl=FeCl2+H2↑.
(3)D具有強烈的腐蝕性,易潮解.與C溶液混合時需借助指示劑來證明反應發(fā)生,則D與C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OH+HCl=NaCl+H2O.
(4)E用于玻璃、造紙、紡織、洗滌劑的生產(chǎn),其溶液可與C溶液反應,也可與F溶液混合生成D,E生成D的化學方程式為Na2CO3+Ca(OH)2═CaCO3↓+2NaOH.將上述兩個反應后的所有物質(zhì)倒在同一個廢液缸中,廢液澄清透明,此時廢液中的溶質(zhì)組成為NaCl、CaCl2和HCl;NaCl、CaCl2.(寫出所有可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利用如圖裝置進行有關物質(zhì)性質(zhì)的實驗.
(1)證明CO2與NaOH反應:
I中充滿CO2氣體,Ⅱ中加適量澄清石灰水,連接裝置導管b→d(填字母序號).打開a、b處止水夾,通過分液漏斗A加入足量NaOH溶液后,關閉a、b處止水夾,輕輕振蕩,充分反應后打開b處止水夾.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有:Ⅱ中溶液倒吸入I中、Ⅰ中溶液產(chǎn)生白色渾濁.倒吸后I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OH)2+Na2CO3═CaCO3↓+2NaOH.
(2)研究雙吸劑(主要成分是鐵粉)的變質(zhì)情況:
I中放置適量使用過一段時間的雙吸劑,Ⅱ中放置足量鋅粒,連接裝置導管a→d.打開a、b處止水夾,通過分液漏斗A加入適量稀硫酸后,關閉a處止水夾.觀察到I中冒氣泡,溶液變?yōu)辄S色并通過導管流入Ⅱ中;Ⅱ中也產(chǎn)生氣泡,鋅粒表面逐漸有灰黑色固體生成.[已知:Fe2(SO43+Zn═2FeSO4+ZnSO4]
結(jié)合實驗現(xiàn)象推斷:
①實驗中的雙吸劑部分變質(zhì)(填“未變質(zhì)”、“部分變質(zhì)”或“完全變質(zhì)”).
②I、Ⅱ中發(fā)生的所有置換反應的反應物組合為:Fe和H2SO4、Zn和H2SO4、Zn和Fe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如圖為NaCl、KNO3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20℃時,100g水中加入32g KNO3,溶液中KNO3的質(zhì)量分數(shù)$\frac{32g}{100g+32g}$×100%為
B.下列實驗中的X、Y、Z三種溶液,屬于飽和溶液的是Y
100g水$→_{攪拌(20℃)}^{加25gKNO_{3}}$X$→_{攪拌(20℃)}^{加25gKNO_{3}}$Y$→_{至50℃}^{升溫}$Z
C.欲使NaCl溶液由不飽和變?yōu)轱柡,可采用加NaCl或蒸發(fā)水的方法
D.除去KNO3固體中混有的少量NaCl,實驗步驟是溶解、蒸發(fā)濃縮、降溫結(jié)晶、過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化肥中屬于磷肥的是(  )
A.CO(NH22B.Ca(H2PO42C.KNO3D.K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5.實驗中,小紅誤將氫氧化鈉溶液當成酸滴加到裝有金屬鋅的試管中,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也有氣泡產(chǎn)生,為了解該氣體的成分,實驗小組進行了一下探究活動:
【提出猜想】小紅想是氧氣;小敏猜想是氫氣;小雨猜想是二氧化碳.
其他同學認為小雨的猜想是錯誤的,理由是反應物中不含碳元素;
【進行實驗】利用圖Ⅰ所示裝置分別進行實驗:
(1)小紅:反應一段時間后,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a處,觀察到木條不復燃,則她的猜想錯誤.
(2)小敏:①用圖Ⅱ所示裝置干燥從a導管出來的氣體,將管口a與c(填“b”或“c”)端管口連接.
②反應一段時間,點燃干燥后的氣體,通過對現(xiàn)象的分析,得出他的猜想正確.
【得出結(jié)論】鋅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產(chǎn)氫氣和偏鋅酸鈉(Na2ZnO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Zn+2NaOH=Na2ZnO2+H2↑.
【交流討論】有同學認為,小敏的實驗方案有欠缺,步驟②存在安全隱患.理由是若氫氣不純,點燃可能發(fā)生爆炸.
【反思提升】許多重大科學發(fā)現(xiàn),源自對實驗中異,F(xiàn)象的大膽質(zhì)疑,深入研究.下列科學成果是通過對異常現(xiàn)象研究得出的是B(填序號).
A.侯得榜潛心研究制堿技術(shù)發(fā)明了聯(lián)合制堿法
B.拉瓦錫深入研究前人忽視的異,F(xiàn)象發(fā)現(xiàn)了氧氣
C.張青蓮主持測定多種元素相對原子質(zhì)量的新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下列元素屬于金屬元素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3.現(xiàn)有一不純的氧化銅樣品16g,可能混有氧化鐵、氧化鎂、木炭粉、氯化鈉中的一種或幾種,加入2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應,沒有固體剩余,生成3.6g水,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原固體樣品中肯定不含木炭粉
B.原固體樣品中只混有氧化鎂
C.恰好完全反應后溶液中水的質(zhì)量為184g
D.所用的稀硫酸中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為19.6%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