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實驗是學習化學的基礎,請根據下列實驗裝置圖回答問題:
(1)甲實驗:把二氧化碳氣體慢慢倒入放著燃著的蠟燭的燒杯中,下層蠟燭先滅,說明二氧化碳具有 、不燃燒和不支持燃燒的性質,因此二氧化碳在實驗生活中可用于 (填寫用途).
(2)乙實驗:通過該實驗可得出燃燒需要三個條件:①可燃物②可燃物與 接觸③ 的結論.
(3)丙實驗:A燒杯中溶液由無色變成 色,說明 (分子性質).
(4)丁實驗:某同學按如圖裝置對質量守恒定律進行實驗探究,觀察到反應后天平不平衡,該反應 (填“符合”或“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學反應前后,一定不變的是 (填序號).
①原子種類;②原子數(shù)目;③分子種類;④分子數(shù)目;⑤元素種類;⑥物質種類.
【考點】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二氧化碳的用途;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燃燒與燃燒的條件.
【專題】實驗性簡答題;科學探究.
【分析】(1)根據蠟燭由下到上依次熄滅來推斷二氧化碳的性質,既要考慮物理性質,又要考慮化學性質;
(2)通過控制變量來得出燃燒的必要條件,缺少一個條件,可燃物就不能燃燒;
(3)根據氨氣分子不斷的運動,和酚酞試液接觸,能使酚酞試液變成紅色分析;
(4)根據碳酸鈉和鹽酸反應會產生二氧化碳氣體逸出燒杯,逸出質量會減輕,結合質量守恒定律的實質堿性分析.
【解答】解:(1)把二氧化碳氣體慢慢倒入放有燃著的蠟燭的燒杯中,下層蠟燭先滅,說明二氧化碳具有 密度比空氣大、不燃燒和 不支持燃燒的性質,因此可以用來滅火;故填:密度比空氣大; 滅火;
(2)通過該實驗對比薄銅片上的紅磷和白磷及兩處白磷的燃燒情況可得出燃燒需要三個條件:①可燃物②可燃物與氧氣接觸③溫度達到 著火點的結論;故填:氧氣(O2或空氣); 溫度達到著火點;
(3)氨氣分子運動到燒杯A中,形成氨水,顯堿性,因此酚酞試液變成紅色;說明分子在不斷的運動;故填:紅; 分子不斷地運動;
(4)碳酸鈉和鹽酸反應會產生二氧化碳氣體逸出燒杯,逸出質量會減輕,因此天平會失去平衡,恰好體現(xiàn)了質量守恒定律;
化學反應前后①原子種類一定不變,只是重寫組合;②原子數(shù)目,一定不變;③分子種類,一定變,優(yōu)惠產生新的分子;④分子數(shù)目,可能變;⑤元素種類,一定不變;⑥物質種類,一定變,會產生新的物質;故不變的是①②⑤;
故填:符合; ①②⑤.
【點評】此題主要常見的化學實驗現(xiàn)象的描述及對實驗的分析判斷,難度不大,把握實驗原理是解題的關鍵.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在通常狀況下,不能用于鑒別氫氣和氧氣的方法是( 。
A.分別吹肥皂泡 B.分別用帶火星木條伸入氣體
C.分別將燃著的木條接觸氣體 D.分別觀察顏色、氣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在宏觀和微觀之間建立聯(lián)系是化學學科特有的思維方式.下列對宏觀事實的微觀解釋錯誤的是( 。
A.稀有氣體可作保護氣﹣﹣原子核外電子達到相對穩(wěn)定結構
B.水電解生成氫氣和氧氣﹣﹣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C.氧氣的三態(tài)變化﹣﹣氧分子的大小和間隔發(fā)生了改變
D.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有很大的差異﹣﹣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地殼中富含氧、硅、鋁、鐵、鈣等元素.結合如圖回答:鐵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鋁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 ,易失去電子,形成陽離子,其離子的符號為 ,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兩種非金屬元素能形成一種氧化物,其化學式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對有關實驗現(xiàn)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
A.碳在氧氣中燃燒放出白煙
B.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產生大量白煙
C.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生成四氧化三鐵
D.硫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淡藍色的火焰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