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因果關(guān)系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A. 洗潔精能夠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為洗潔精能夠溶解油污

B. 酸和堿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所以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一定中和反應

C. 堿溶液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所以能使酚酞變紅的溶液一定是堿溶液

D. 用濃硫酸干燥氧氣,主要是利用濃硫酸的吸水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區(qū)2017屆九年級(五四制)上學期期末學情檢測化學試卷 題型:選擇填充題

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 利用蒸發(fā)結(jié)晶的方法從海水中提取食鹽

B. 海底蘊藏的大量“可燃冰”可作燃料

C. 海水中溶有二氧化碳,可供海底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

D. 現(xiàn)在,通過淡化海水可以得到充足的淡水,所以“珍惜每一滴水”的理念過時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湖北省襄陽市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信息分析題

看圖回答問題:

             

(1)20℃時,將盛有飽和石灰水的小試管放入盛水的燒杯中,向水中加入氫氧化鈉固體后,石灰水變渾濁,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欲將不飽和石灰水變飽和,在不改變?nèi)芤航M成的前提下,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湖北省襄陽市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填充題

下列屬于溶液且溶質(zhì)是單質(zhì)的是( )

A. 食鹽水 B. 液態(tài)氧 C. 碘酒 D. 冰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江蘇省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信息分析題

氫氧化鈉固體敞口放置在空氣中,會__________ 而潮解,會__________變質(zhì),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江蘇省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填充題

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山東省業(yè)水平模擬試卷(一)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信息分析題

運用溶解度表與溶解度曲線回答下列問題:

(1)氯化鈉的溶解度曲線是___________ (填“A”或“B”)。

(2)60℃時,100g 水中加入90g 硝酸鉀,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是 ___________(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當60℃的該溶液降溫到10℃時,析出晶體的質(zhì)量為___________ g。

(3)若要除去硝酸鉀中含有的少量氯化鈉,應采用加水溶解、加熱濃縮、___________、過濾、洗滌、干燥的實驗步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江蘇省東臺市第四教育聯(lián)盟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填充題

取一定質(zhì)量Fe2O3 與Al2O3的混合物,恰好和100g質(zhì)量分數(shù)為9.8%稀硫酸完全反應,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質(zhì)量是

A. 0.8g B. 1.6g C. 1.8g D. 3.6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山東省德州市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信息分析題

“溫室效應”是全球關(guān)注的環(huán)境問題之一,二氧化碳是目前大氣中含量最高的一種溫室氣體,實現(xiàn)碳循環(huán)、促進CO2轉(zhuǎn)化為有機物和控制CO2的排放量,是解決溫室效應的有效途徑.

(1)下列措施中,不利于降低大氣中CO2濃度的是______(填序號)

A.焚燒秸稈 B.利用太陽能、風能

C.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D.植樹造林,增大植被面積

(2)某化學研究小組利用CO2催化氫化制甲烷的辦法,實現(xiàn)了將CO2轉(zhuǎn)化為有機物,實驗過程如下:

對反應后的物質(zhì)進行檢測,結(jié)果如下:

在氣體中檢測到甲烷、氫氣.

在液體中檢測到甲酸(HCOOH).

在固體中檢測到鎳粉.四氧化三鐵.

請分析以上變化關(guān)系和檢測結(jié)果,回答以下問題.

①在以上反應過程中,有一種物質(zhì)起到了催化作用.你認為,反應中的催化劑很可能是______.

②在高溫條件下,鐵粉能夠與水蒸氣發(fā)生反應:3Fe+4H2OFe3O4+4X,則X的化學式為______,該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