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0.科學研究證實,物質是由粒子構成的,例如鐵是由鐵原子構成的.請你填寫構成下列物質的具體微粒的名稱.(1)體溫計中的水銀是由汞原子構成的;
(2)用于人工降雨的干冰(二氧化碳固體)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的;
(3)用于配制生理鹽水的氯化鈉晶體是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的;
(4)某微粒的結構示意圖為 若該微粒帶兩個單位正電荷,則X=12,該微粒符號為Mg2+.若該微粒為原子,則X=10,該微粒符號為Ne.若該微粒帶兩個單位負電荷,則X=8,該微粒符號為O2-

分析 根據已有的物質的微觀構成粒子以及原子結構示意圖的知識進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1)體溫計中的水銀是由汞原子構成的,故填:汞原子;
(2)用于人工降雨的干冰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的,故填:二氧化碳分子;
(3)生理鹽水中的氯化鈉晶體是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的,故填:鈉離子和氯離子.
(4)若該微粒帶兩個單位正電荷,則X=2+8+2=10,是鎂離子,該微粒符號為Mg2+.若該微粒為原子,則X=2+8=10,該微粒是氖原子,符號為Ne.若該微粒帶兩個單位負電荷,則X=2+8-2=8,是氧離子,該微粒符號為O2-.故填:12,Mg2+,10,Ne,8,O2-

點評 本題考查的是常見的物質的微觀構成的知識,完成此題,可以依據已有的知識進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神州七號”太空艙利用NiFe2O4將航天員呼出的CO2轉化為O2,而NiFe2O4的質量和化學性質
都不改變,在該過程中NiFe2O4是( 。
A.生成物B.催化劑C.反應物D.吸附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某;瘜W實驗室廢液桶中收集了溶解大量FeSO4、CuSO4的廢水,若直接排放到下水道不僅造成重金屬污染而且造成浪費.初三(2)班的同學,準備運用剛學到的“常見金屬活動性順序表”結合其他有關化學知識對廢水進行處理.
(1)設計除去銅離子,回收硫酸亞鐵晶體和銅的實驗方案,討論有關問題:

①廢水在加入金屬X前需進行過濾,目的是將其中不溶性雜質除去.進行過濾的操作所需的儀器有:燒杯、玻璃棒、鐵架臺、漏斗(請從圖中選擇合適儀器,并用儀器名稱填寫).
②金屬X是Fe(或鐵),其加入廢水后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CuSO4═FeSO4+Cu溶液Y是稀硫酸利用其除去銅中雜質,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H2SO4═FeSO4+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英國科技人員研制的自動滅火陶瓷磚中壓入了一定量的氦氣和二氧化碳.當這種磚砌成的房屋發(fā)生火災時,磚釋放出的氦氣和二氧化碳就能抑制和撲滅火,其滅火原理( 。
A.清除可燃物B.使可燃物與空氣隔絕
C.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D.使可燃物的溫度降低到著火點以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元素的化學性質主要決定于原子的( 。
A.核外電子總數B.最外層電子數C.核內質子數D.電子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寫出下列反應的文字表達式,并在括號里指出基本反應類型(化合反應或分解反應):
(1)磷在氧氣中燃燒:磷+氧氣$\stackrel{點燃}{→}$五氧化二磷(化合反應)
(2)加熱高錳酸鉀固體制取氧氣:高錳酸鉀$\stackrel{加熱}{→}$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分解反應)
(3)電解水:水$\stackrel{通電}{→}$氫氣+氧氣(分解反應)
(4)硫在氧氣中燃燒:硫+氧氣$\stackrel{點燃}{→}$二氧化硫(化合反應)
(5)碳在氧氣中燃燒:碳+氧氣$\stackrel{點燃}{→}$二氧化碳(化合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下列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煤隔絕空氣加強熱B.石油的分餾
C.充有氖氣的霓虹燈發(fā)出紅光D.高壓鍋壓力過大而爆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某8g黃銅放入100g稀鹽酸中恰好完全反應,稱的反應后剩余物質總質量為107.8g,求:
①合金中銅的質量分數;
②稀鹽酸中溶質質量分數;
③所得溶液中溶質和溶液的質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一男孩在排污井蓋上燃放鞭炮,點燃了排污井內的氣體,井蓋被炸飛,男孩被井蓋擊傷.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對排污井內的氣體成分十分感興趣,于是進行了研究.
【提出問題】排污井內氣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查閱資料】排污井內的物質在一定的條件下發(fā)酵產生了氣體,其成分可能是由CO、CO2、CH4中的二種或三種組成.
【提出猜想】猜想I:有CO2、CH4    猜想II:有CO、CH4
猜想III:有CO、CO2   猜想Ⅳ:有CO、CO2、CH4
【實驗方案】小組同學共同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并進行探究.

【問題討論】
(1)裝置A出現渾濁.證明猜想II不正確.
(2)小明通過裝置C處燒杯內壁出現水珠的現象,證明猜想III不成立.小芳對此提出了異議,小芳認為要在B和C之間的位置,再增加一個圖中D (填“D”或“E”)裝置,才能證明猜想III不成立.
(3)為了進一步確認氣體中是否含有CO,小明將裝置C處氣體完全燃燒后的全部產物依次通過裝置D、E,經實驗測定裝置D增重1.8g,裝置E增重2.2g,由此證明猜想I成立.
(4)小明認為要證明排污井內氣體是否含有CO,可以不用裝置B,小芳則認為需要使用裝置B,你認為裝置B的作用是除去氣體中的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