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我國人口分布的特點是東多西少,其界線大致是黑龍江的到云南一線。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豎版世界地圖以嶄新的視野展示世界,讀下圖,完成下面小題。
【1】甲、乙、丙、丁位于北半球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2】甲、乙、丙、丁對應的地理區(qū)域,正確的是( )
A.甲—歐洲B.乙—太平洋C.丙—南極洲D.丁—大西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有關地球儀的說法, 錯誤的是( )
A.按一定比例把地球縮小
B.用不同顏色、 符號和文字表示地理事物
C.地球儀就是人們制作的地球模型
D.地球儀能夠精確反映地球的真實形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以A、B兩地為例可以說明,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比大陸西岸降水_______。
(2)圖中C、D、E三地中,年均降水量最少的是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中不能體現(xiàn)地球是球體的是( )
A.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B.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C.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D.登高望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東北地區(qū)和長江三角洲地圖,回答下列問題。
(1)長江三角洲的核心城市是______,它是中國規(guī)模最大的城市,對長江流域及全國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輻射帶動作用。
(2)______(湖泊)是長江三角洲區(qū)域中的主要湖泊。
(3)“滬寧杭”分別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4)長江三角洲地處中國______部沿海地區(qū)與______流域的結合部,農(nóng)業(yè)歷史悠久,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水平高,是舉世聞名的“______之鄉(xiāng)”和“絲綢之鄉(xiāng)”。
(5)“東北三省”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省份)
(6)_____是東北地區(qū)最大的綜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樞紐。
(7)東北地區(qū)分布最廣、人數(shù)最多的少數(shù)民族是______。
(8)東北地區(qū)的交通運輸方式以______為主,城市主要分布在交通干線沿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兩人從南極同時出發(fā),分別沿40°E和20°W向北行進,產(chǎn)生的情況是( )
A.他們不會相遇
B.他們可在南極相會
C.他們之間距離始終保持一致
D.在赤道上他們之間相距最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甲、乙兩幅圖,完成下列問題。
(1)把乙圖的線段式比例尺轉換成數(shù)字式___________和文字式________________
(2)寫出下列圖例和注記的名稱
(3)讀圖填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土地資源分布示意圖”和“我國南、北方水資源和耕地資源比例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jù)圖中信息,我國耕地主要分布在東部季風區(qū),其中,秦嶺——淮河以北以 為主,以南以 為主。我國的林地主要分布在 、 和東南部的山區(qū)。
(2)土地利用要因地制宜,下列有關我國土地資源的利用,合理的是( )
A 長江中下游平原主要發(fā)展林業(yè) B 內(nèi)蒙古高原主要發(fā)展畜牧業(yè)
C 大興安嶺主要發(fā)展種植業(yè) D 新疆主要發(fā)展?jié)O業(yè)
(3)隨著我國社會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我國在土地資源利用中存在著一些突出問題,請你列舉一項 。因此,我國把 作為一項基本國策,以加強對土地資源的管理和保護。
(4)根據(jù)圖中信息,下列對我國南、北方地區(qū)水資源和耕地資源分布特點的描述,正確的是( )
A 南方水資源多,耕地多 B 南方水資源少,耕地少
C 北方水資源多,耕地少 D 北方水資源少,耕地多
(5)解決我國華北地區(qū)水土資源配合不協(xié)調(diào)的措施,不正確的是( )
A 南水北調(diào) B 興修水庫 C 節(jié)水灌溉 D 大水漫灌
(6)保護水資源,最直接有效的措施是( )
A 立法保護 B 興建污水處理廠 C 提高節(jié)水意識 D 提高水價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