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材料:北京故富始建于永樂年間,建筑所需術(shù)持部分來礴川、湘、贛等地。所伐的巨木順江而下,自西向東運到南京,再沿運河北上。部分石料來自木行山,那里盛產(chǎn)漢白玉。聰明的石匠在去北京的路上一打了很多“井”,把井水潑到地面上,形成冰層,用“早船載貓”的方法把巨石運到北京。讀中國部分區(qū)域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

(1)材料中的“湘”是指 省,“順江而下”的“江”是指 ,“沿運河北上”的“運河”是指____。

(2)“早船載石”的方法應在 季使用,主要發(fā)生的地形區(qū)是____。

(3)2016年寒潮襲擊了中國的大部分地區(qū),①地與②地溫差很大,主要是受 因素的影響。③所在地形區(qū)嚴重的環(huán)境問題是 ,治理的根本措施是________。

【答案】(1)湖南 長江 京杭運河 (2)冬 華北平原 (3)地形 水土流失 加強水土保持工作

【解析】(1)湘是湖南省的簡稱,根據(jù)圖中信息及題干中的“川、湘、贛”等信息可知,“江”是指我國的第一大河長江,運河是指我國歷史上的京杭運河,目前該河為我國南水北調(diào)東線工程提供了便利。

(2)石料體積和重量巨大,搬運不易,在當時采用冬季旱船載石頭的方法來運送體積龐大的石料,北方冬季月平均氣溫基本都在0°以下,冰雪不易溶化,便于運輸,主要發(fā)生的地形區(qū)是華北平原。

(3)①地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由于海拔高,氣溫低,而②地長江中下游平原則位于我國第三階梯,地勢低平,氣溫高,③黃土高原突出的環(huán)境問題是水土流失嚴重;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有:植被稀少,夏季多暴雨,土壤疏松,地表千溝萬壑,破面水土易流失;加之,人們開墾、采礦修路毀林毀草,破壞植被,治理的根本措施是加強水土保持工作。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晝與夜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北京現(xiàn)在是______ (填“白天”或“黑夜”),新德里現(xiàn)在是______ (填“白天”或“黑夜”)。

(2)隨著地球的自轉(zhuǎn),幾小時后新德里將進入______ (填“白天”或“黑夜”)。

(3)北京下次回到現(xiàn)在的位置,需要經(jīng)過______小時。

(4)地球上的白天和黑夜的面積各占地球表面積的______。

(5)地球的自轉(zhuǎn)方向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水資源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從圖中看出,我國水資源的空間分布特點是。 為解決空間分布不均的問題,可以通過措施解決。

(2)我國水資源在時間分配上具 的特點,產(chǎn)生的原因是。 為解決時間分配不均的問題,可以通過 措施解決。

(3)在我國少水帶地區(qū),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適宜發(fā)展 業(y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北京市地圖,回答問題。

(1)圖中有_____種比例尺,其表示形式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北京到天津的圖上距離是2厘米,根據(jù)比例尺可以算出北京到天津的實地距離是___千米。

(3)天津在北京的_______方向。圖中“北京、天津”等文字屬于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長江流域水系圖,回答下列問題。

(1)長江發(fā)源于青藏高原上的 山脈,向東奔流注入 海。

(2)長江水能資源豐富,干流上修建了葛洲壩水利程和 水利工程。

(3)長江干支流通航里程占全國內(nèi)河航道總里程的2/3,因此被稱為“ 水道”。

(4)長江干流存在哪些生態(tài)和環(huán)境問題?(答出兩點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李明同學想利用暑假期時間盡可能多的領(lǐng)略我國民族風情,選擇最佳的地點是( 。
A.云南省
B.貴州省
C.吉林省
D.四川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辨別地形,安全出行。

濟南某學校組織一次登山活動,同學們個個興高采烈。為了安全,老師拿出一張等高線圖說:“這是我們要登的山,它比較高,大家注意……”。接著強調(diào)安全事項,要求同學們上山前注意觀察這些地形區(qū)。據(jù)此回答下列問題。

(1)請寫出等高線地形圖上不同的山體部位名稱。

A____________ B D___________

(2)根據(jù)圖中所示,乙地在甲地的_____方向。

(3)A、B兩處,哪里可能有小河?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