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地理 > 題目詳情
15.讀“長江、黃河水系圖”,回答下列問題.

(1)山脈:A秦嶺,屬于東西走向,是長江與黃河之間的分水嶺.
(2)兼跨長江中上游的省區(qū)是湖北省,兼跨黃河中下游的省區(qū)是河南省.
(3)地形區(qū):B.黃土高原,由于黃河從這里帶走大量泥沙,使下游地區(qū)成為舉世聞名的“地上河”.
(4)支流、湖泊:C.渭河,D.岷江,E.贛江.
(5)F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是黃河流域最大的水利工程,也是治黃的關鍵性工程.長江干流位于我國地勢二、三階梯交界處的G三峽水電站是目前已建成的全國最大的水電站,規(guī)模最大的三峽工程正在建設中.

分析 長江發(fā)源于唐古拉山,最后注入東海,全長6300千米,是我國第一長河;長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線分別是:宜昌、湖口;長江上游奔流于山高谷深的橫斷山區(qū),落差大,江流湍急,水能資源十分豐富.黃河發(fā)源于巴顏喀拉山,注入渤海,黃河上中下游的分界點城市分別是河口和桃花峪.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嚴重,河流含沙量大增,黃河下游游蕩在華北平原上,河床寬坦,水流緩慢,泥沙大量淤積,使河床平均高出兩岸地面4~5米,成為舉世聞名的“地上河”.

解答 解:(1)讀圖可得,A是秦嶺,屬于東西走向,是長江與黃河之間的分水嶺.
(2)兼跨長江中上游的省區(qū)是湖北省,兼跨黃河中下游的省區(qū)是河南。
(3)地形區(qū)B是黃土高原,由于黃河從這里帶走大量泥沙,使下游地區(qū)成為舉世聞名的“地上河”.
(4)C是渭河,D是岷江,E是贛江.
(5)F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是黃河流域最大的水利工程,也是治黃的關鍵性工程.長江圖中的G是三峽水電站,是目前已建成的全國最大的水電站.
故答案為:(1)秦嶺;(2)湖北省;河南。唬3)黃土高原;(4)渭河;岷江;贛江;(5)小浪底;三峽.

點評 本題考查長江與黃河水系圖,讀圖解答即可.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黃河容易發(fā)生凌汛的河段是(  )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礦產、礦名連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讀如圖,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A.①省位于我國第二級階梯
B.②省以畜牧業(yè)著稱,其簡稱為甘
C.③省有滿族分布,南部有太陽直射現(xiàn)象
D.④省是我國領土最北端的省,也是我國最先進入新的一年的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下列不屬于我國三級行政區(qū)劃基本單位的是( 。
A.山東省B.棗莊市C.薛城區(qū)D.臨城鎮(zhè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讀中國地形圖,回答下列問題

(1)主要地形區(qū)名稱:丙云貴高原,丁東南丘陵
(2)主要山脈的名稱:A天山走向東西走向,B昆侖山走向東西走向,E太行山走向東北-西南走向,F(xiàn)秦嶺走向東西走向.
(3)圖中山脈D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下列有關此山脈敘述錯誤的是A.
A.干旱地區(qū)和半干旱地區(qū)的分界線            B.季風區(qū)與非季風區(qū)的分界線
C.第二級階梯和第三級階梯的分界線          D.東北平原和內蒙古高原的分界線
(4)甲是以“紫色土”著稱的四川盆地,屬于我國干濕地區(qū)中的濕潤地區(q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以下圖例中表示洲界的是( 。
A.B.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讀中國疆域示意圖完成填空
(1)海域:A黃海       B東海
(2)島嶼:C臺灣島    D海南島
(3)海峽:E臺灣海峽    F瓊州海峽
(4)陸上鄰國:G朝鮮,H俄羅斯
(5)隔海相望的國家:I菲律賓、J馬來西亞
(6)領土的端點K曾母暗沙、L帕米爾高原
(7)緯度相差1°,距離為110km,計算我國領土最北與最南相差約5390千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長江和黃河發(fā)源于青藏高原,共同流經的省級行政區(qū)是青海和四川.
(2)黃河和長江的流向均大致為自西向東流,其主要原因是我國地勢西高東低.
(3)長江注入東海,黃河注入渤海.
(4)我國啟動的天然林保護工程,對長江和黃河可能產生的影響是B.
A.徑流量增加  B.泥沙含量減少    C.水能蘊藏量增加  D.流域面積增大
(5)為了有效緩解黃河斷流現(xiàn)象的再發(fā)生,保證下游地區(qū)水資源穩(wěn)定供應,國家應加大水資源統(tǒng)一調配力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