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圖為“中南半島地形及克拉地峽示意圖”,讀圖完成以下各題。
(1) “中國決定投資開挖泰國境內克拉地峽處的克拉運河”,克拉運河開通后,中國和南亞、中東、非洲、歐洲之間的貿易將不一定再通過A__________海峽,這將對該海峽東面有“花園城市”之稱B________(國家)造成經濟影響。
(2)據圖可知,中南半島形成_____________、縱列分布的地表形態(tài),其地勢大致為___________,判斷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南半島主要糧食作物是______。該地種植此種農作物的有利自然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從氣候、地形兩方面作答)
(4)讀圖分析,中南半島的城市大多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五一”假期快到了,小玲同學準備到東南亞旅游,可以觀賞到的旅游景點有( )
A.緬甸的大金塔 B.印度的泰姬陵
C.巴黎的埃菲爾鐵塔 D.荷蘭的風車
【答案】(1)馬六甲 新加坡
(2)山河相間 北高南低 河流大多自北向南流
(3)水稻 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雨,水熱充足;河流沖積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勢平坦
(4)河流的沿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5)A
【解析】(1)材料中顯示:“克拉運河修成后,船只不必穿過馬六甲海峽,航程至少縮短1200公里。” 對該海峽東面有“花園城市”之稱B新加坡造成經濟影響。
(2)中南半島與我國橫斷山區(qū)山水相連,地形特征為山河相間,縱例分布,地熱北高南低,判斷依據是河流大多自北向南流。
(3)中南半島位于東南亞地區(qū),主要屬于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濕熱,河流眾多,水源充足,適宜水稻生長;人口稠密,水稻單產高,所以主要的糧食作物是水稻。
(4)受地形影響,城市多分布在地勢低平的河谷和沿海平源地區(qū),因此多沿河沿海分布。
(5)東南亞有許多名勝古跡和獨特的風土人情,成為該地區(qū)豐富的旅游資源,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其中緬甸仰光的大金塔,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越南的下龍灣。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臺灣省位置圖,回答下面小題。
【1】關于臺灣省地理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 東部以平原為主B. 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
C. 東臨東海,南靠南海D. 主要是溫帶季風氣候
【2】臺灣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島嶼西部,因為這里 ( )
A. 地勢較平坦B. 降水量多
C. 無地震災害D. 不受臺風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中國水資源及年降水量線分布圖”,并結合相關內容完成下題。
(1)我國年降水量分布的總趨勢是( )
A.從北向南逐漸減少
B.從西北內陸向東南沿海遞減
C.從西向東逐漸減少
D.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2)我國降水形成這種特點主要是受到( )的影響。
A.緯度因素
B.地形因素
C.海陸因素
D.洋流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亞洲是我們生活的大洲,它地域遼闊,文化多樣。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亞洲是世界最大的大洲,境內①_________是世界最大的半島,②___________是世界最高的山脈;而且河湖眾多,河流③______是亞洲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在中國境內稱為______,河流④_____是亞洲最長的河流。
(2)亞洲地跨______帶、溫帶、寒帶。A、B兩地服裝的差異主要是受_______(緯度、地形、海陸)因素影響所導致,B地終年高溫多雨,屬_____________氣候,而C地較沿海地區(qū)降水稀少,主要是受 _________因素的影響。
(3)在世界各大洲中,亞洲的季風最強盛、最典型,影響范圍也最廣,這是因為( )造成的。
A.緯度因素 B.地形因素 C.海陸位置 D.地球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人口問題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 人口增長過快,是世界各國都普遍存在的問題
B. 人口增長過快導致世界糧食短缺
C. 人口增長過快給部分國家社會經濟發(fā)展造成很大壓力
D. 人口老齡化現象集中于發(fā)達國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季風示意圖和季風氣候圖,完成填空。
(1)我國夏季吹風和風(填風向),是從吹向(填海洋或陸地),此時,我國降水(多或少)。
(2)我國東部為世界上典型的季風氣候區(qū),由北向南分布著氣候、氣候和氣候,季風氣候的類型齊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