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有關(guān)我國自然資源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但種類少 B.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但人均占有量不足
C.我國水資源北多南少,東多西少 D.我國土地資源類型齊全,耕地比重大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俄羅斯略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字母和數(shù)字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
水域:A_____________洋B___________洋
國家:E_______________
(2)寫出圖中數(shù)字所代表的河流,地形的名稱.
河流:①_____________河 ②____________河
地形區(qū):③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
(3)圖中S 既是兩大洲分界線,又是兩大地形區(qū)分界線,S為_______________.
(4)俄羅斯是少數(shù)幾個資源能夠自給的大國之一,礦產(chǎn)資源中_________、_________產(chǎn)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為俄羅斯發(fā)展工業(yè)奠定了良好的物質(zhì)基礎(chǔ)。目前俄羅斯的_________工業(yè)非常發(fā)達,就是因為有了這些豐富的礦產(chǎn)資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圖中的坐標就是該月的平均氣溫和降水量。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從圖中可以判斷出,此地降水量最多的月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從氣溫的變化可以判斷出此地位于( )
A.東半球 B.西半球 C.北半球 D.南半球
【3】此地的氣候特點是( )
A.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濕潤 B.全年高溫多雨
C.夏季高溫少雨,冬季溫和濕潤 D.全年高溫少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人口分布的基本特點是…………( 。
A. 南方人口多,北方人口少 B. 北方人口多,南方人口少
C. 西部人口多,東部人口少 D. 東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有關(guān)我國農(nóng)業(yè)分布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畜牧業(yè)主要分布在400毫米等降水量線以西
B.四大牧區(qū)是內(nèi)蒙古、新疆、寧夏、青海
C.天然林主要分布在東南山區(qū)
D.海水養(yǎng)殖業(yè)主要分布在長江中下游地區(q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9年10月28日,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在京召開。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guān)于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
A.全面建成小康社會B.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C.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D.堅決維護黨的領(lǐng)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5年12月12日凌晨1:30,一架空客A330從成都雙流國際機場起飛,并在11個小時后,于當?shù)貢r間6:30(北京時間的13:30)飛抵巴黎。成都直航巴黎航線,是成都直飛歐洲的第5條定期客運航線。讀成都到巴黎航線示意圖,并結(jié)合成都、巴黎的氣候統(tǒng)計圖,完成下列問題。
(1)從圖中可以看出,成都和巴黎,最先看到太陽的是 ;到達巴黎時,當?shù)貢r間是6:30,而北京時間是13:30;這兩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是由于地球的 (選填“公轉(zhuǎn)”、“自轉(zhuǎn)”)引起的。
(2)圖中O是N大洲和M大洲的分界線,其中O應(yīng)該是 運河,M應(yīng)該是 洲。
(3)從氣候統(tǒng)計圖可以看出,夏季氣溫較高的是 ,降水季節(jié)變化較小的是 。
(4)從氣候統(tǒng)計圖中,可以判斷出成都的氣候特點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瀕臨的海洋,從北到南依次是( )
A. 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B. 黃海、渤海、南海、東海
C. 東海、黃海、渤海、南海 D. 南海、東海、黃海、渤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guān)于南方地區(qū)的敘述,正確的是
A.冬季嚴寒,夏季涼爽
B.年降水量在1600毫米以上
C.山青水碧,魚米之鄉(xiāng)
D.風吹草低見牛羊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